他为何要刷爆儿子信用卡?律师认为:父亲侵犯了儿子的财产权,儿子不回家看父母也违法
| |||
| |||
独生子小张(化名)因工作太忙,长期不回家看望父母。父亲盛怒之下生出一计,悄悄刷爆了小张的9张信用卡且拒不还款,以引起儿子关注逼其回家。小张也火了,将父亲告上了法庭。 这对父子的行为引发了社会的热议,被网友戏称为“有极品父亲,才会有不孝儿子”。律师认为,父亲侵犯了儿子的财产权,而儿子长期不回家看望父母,也违反了《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规定,存在一定过失。 故事 儿子上法院告老子 前不久,身在广州的小张因为父亲刷爆其9张信用卡且不归还所欠款项,来到当地法院提起诉讼。案子开庭前,小张听取了诉前联调人民调解员的建议,决定先进行调解。小张说,父亲是在他出差期间,未经他同意而擅自使用信用卡,并先后将9张信用卡都刷爆,至今未归还所欠款项,故一气之下来到法院,对父亲提起诉讼。 调解员立即与小张父亲取得联系。小张的父亲反映,儿子自参加工作以来,由于业务上的原因,需要经常出差。父母与小张相处交流的时间日趋减少,父母抱怨儿子不回家,儿子怪父母不体谅,长此以往,双方相互埋怨的程度日趋加深。多次与儿子沟通未果之后,父亲便趁小张出差之际,采用刷爆其9张信用卡并拒不还款的方式来引起儿子的注意。 经过调解员几次调解,小张撤销了对父亲的起诉,从法院取回了材料,父子俩冰释前嫌。 剖析 父亲是民事侵权还是盗窃? 这位父亲的行为,经报道后引发了诸多争议。一些网友认为,父亲已经严重侵犯了儿子的权利,纷纷指责:“这样的父亲太不懂事,如此刷卡还有父子亲情在吗?”“刷爆9张卡,每张算5000元额度,也有小五万呢。不体谅孩子在外艰辛打拼,还这样对待孩子?”这位父亲究竟应该承担何种法律责任? “报复子女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方式是错误的。就像子女不照顾老人,老人一怒之下把子女打伤了,就违法了。刷儿子的信用卡,侵犯的是对方的财产权利,轻一点就是民事纠纷。”北京市安衡律师事务所主任潘泽河律师认为,子女成年后,已经是独立的自然人,父母未经子女的同意,不能擅自使用其财产。父亲刷爆了儿子的9张信用卡,从民事责任角度来说,是一种侵权行为。 潘泽河律师认为,信用卡是一种财产权利的象征,家庭成员即便是夫妻之间,刷对方的信用卡,也要经过卡主的授权。现在银行信用卡有一种附属卡,指信用卡主卡申请人在申请信用卡时,给自己的直系亲属一同申请的信用卡,但附卡和主卡为分别不同的持有人。如果是子女给父母申请的附卡,父母经授权可以使用。 “未经卡主同意就擅自动用他人的信用卡,哪怕是夫妻之间也不行。”潘律师指出,按照银行的规定,信用卡必须是本人使用,刷卡时需要签字,他人代签字违反了有关银行卡操作规程,是不合法的。“未经授权就拿着你的信用卡去刷卡并签字,这是盗用信用卡。从严格意义上讲,这位父亲的行为还涉嫌盗窃。” 盈科律师事务所的葛磊律师认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盗刷他人信用卡,应该构成盗窃罪。但这位父亲的主观目的,如果仅仅是为了引起儿子的注意,个人认为应该属于侵权的民事行为,父亲侵犯了他儿子的财产权。 “家庭成员之间,如果偶尔使用对方的信用卡并按时归还欠款,并不是为了据为己有的非法目的,可能连侵权行为都构不成,”葛磊律师说,但这位父亲没有经过儿子同意,就刷爆了儿子的9张信用卡,如果因此导致了儿子在银行信用额度、透支利息等方面的损失,恶意损害了对方的利益,已经构成了侵权行为,应该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归还并赔偿损失。 应对 或许父亲可以先把儿子告上法庭? 被父亲刷爆卡的小张因为工作忙,经常不回家看望父母,也遭到了网友的指责。“将父亲告上法庭?爹妈养你这么大,刷爆9万张信用卡也还不了养大你的恩情啊,竟然不反思,竟然将老父告上法庭,不孝子!”一位网友评论道。 “这对父子的行为,是两个法律关系。”潘泽河律师说,儿子侵犯的是老年人被探望的权益,而父亲侵犯的是儿子的财产权利,侵犯的实体不一样。“前不久颁布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已有明文规定,子女要常回家看望父母,因此小张的父亲完全可以去法院起诉儿子。无论是从法律上还是从道德上来说,父母都有主动权,而小张也确实存在一定过失。” 按照今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18条的规定: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如赡养人在单位工作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保障赡养人探亲休假。 但潘律师也指出,这部法律没有强制措施,执行起来比较难。“法律规定的初衷是好的,但是子女不去看望怎么办?法院能把子女抓来看望老人吗?即便是强制执行,但第二次子女仍不来怎么办?需要打一个又一个官司。” “法律规定和司法实践有一个较大的差距,为了维护亲情关系,在法律中明文规定,这是一种社会进步,但完全靠法制的手段来维护亲情,效果不是太好。”潘律师认为,亲情是强加不得的,维系亲情应该依靠道德。“何况多数老人也不一定愿意打官司。很少有老人动用法律武器。”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周孝正认为,首先这应该是个案,但也说明了一些社会问题。法律规定子女有条件的要经常回家看看,但实际面临很多问题。比如农民在城里打工,回老家看望父母,要有路费,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并不是简单的事情。而城市的生活压力较大,年轻的打拼一族也很少有属于自己的时间。 “法律规定子女不看望父母属于违法,但没有任何操作性,因为这不是法律能解决的事。”周孝正教授认为,为人父母遇到不孝子女,只好“有病乱投医”,就像这位刷爆信用卡的父亲,目的就是让孩子回来。“没有上策就求下策,子女不该对父母长期不管不顾。” 根源 父母已很难指望“反哺”式家庭养老 小张和父亲之间的矛盾,是现代社会养老矛盾的极端体现。随着年龄增大,独生子女的养老压力逐渐加大,特别是当他们进入中年,有了自己的下一代,出现“四二一”家庭,更是很难从精神层面去关心父母。只有老人在家的“空巢”现象也变得越来越严重。 周孝正教授认为,目前我国的独生子女政策执行了将近30年,在成功控制人口的同时,也衍生了很多社会问题,比如城市“空巢”现象,尤其是某些高校的高级知识分子家庭,可能一多半都是空巢家庭。而中国人的传统养老方式是“反哺式”,即“父母抚养子女,将来子女要赡养老人”,这是风俗习惯,也是传统的道德观念,但在现代社会却面临极大挑战。 北京去年发布的第一份老龄产业研究报告显示,老龄人口与配偶和儿女居住在一起的占42.8%,与儿女居住在一起的为9.7%,只与配偶居住在一起的为41.8%,独自居住的占5.8%。这表明近一半的北京老人是不和子女生活在一起的。 而全国的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约有三分之一的家庭出现空巢现象。据专家预测,50年后我国的家庭空巢率将达到90%。 在现代社会,父母很难再指望“反哺”式的家庭养老,子女成人后往往会与父母分开生活,而父母也有独立的养老经济保障。有专家因此建议,中国老人应该从“反哺式”的养老方式逐渐过渡到“接力式”的养老方式。 呼吁 寂寞老人 需要 精神赡养 “不可否认,现代人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子女关心老人有时力不从心。”社会评论者胡艺认为,但从一定意义上讲,精神赡养比物质赡养更能打动老人的心。对于收入有保障的老人来说,他们差的是“情”而不是“钱”。可是很多子女把赡养老人理解为物质供给,忽视了对老人的精神赡养。 据报道,有的父母因为子女长时间不回家探望,设立探望奖,把子女回家的次数与奖金挂钩;成都一位老人花10万元为陪伴他的小狗举办葬礼;北京一位老人因保姆要回家过年,跳楼自杀;济南有老人坐公交听乘客聊天解闷;大连一位老人因为孤独在家摁马桶玩;成都八旬老人做裸模排遣寂寞…… “上了年纪的父母对子女的依赖心理很强,而心理因素对一个人健康的影响更是超乎想象,这也正是我们为什么要特别重视空巢老人心理的主要原因。”心理学家建议,有经济条件的子女最好和老人分而不离,居住空间上保持“一碗汤的距离”。“一碗汤的距离”是日本学者在上世纪70年代提出的家庭亲和理论,当时日本的“空巢”现象非常严重,日本学者提倡子女的住处应该和老人的住处离得不太远,即子女从自己家中给老人住处送去一碗汤,汤送到老人手上还不会降温变凉——以此来形容亲子间相对独立,又不失亲密的距离。 但父母和子女保持“一碗汤”的距离在中国是很难实现的。很多子女和父母相隔较远,不方便经常来看老人。对此,周孝正教授建议,子女可以每周给父母打电话或者发短信,关心和问候老人。子女也可以找到可以托付的亲友,时常来看望照顾老人。 J1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