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可染遗产纠纷案两年审结遗孀捐赠全部作品
李可染遗产纠纷案两年审结遗孀捐赠全部作品
http://www.sina.com.cn
其夫人邹佩珠2005年就与北京画院协商筹划李可染作品捐赠以及展览事宜,然而中途由于李可染遗产纠纷案耽搁了捐赠活动。今年5月14日,北京市高级法院作出终审判决:
没留下遗言的国画大师
李可染在取得巨大艺术成就的同时,也赢得了两位同样具有很高艺术天赋的女性的爱情,两位夫人先后为他生下了7个子女。
李可染的第一任妻子苏娥生于1909年,与李可染出身渔家不同,苏娥是大家闺秀。两人于1925年相识,都擅长书画和京戏,在共同爱好中相识,继而感情升华相恋,并于1931年在杭州结婚。
“七七”事变爆发后,李可染带着四妹李畹奔赴抗日前线从事宣传工作。1938年8月,苏娥死于伤寒症,年仅29岁。苏娥为李可染生下1个女儿3个儿子:李玉琴、李玉双、李秀彬、苏玉虎,由李可染的岳父苏少卿抚养长大。
而在重庆的李可染时隔一年多才从徐州同乡那里得知妻子的死讯,悲伤不已得了严重的失眠、高血压,到老未愈。
李可染的第二任妻子邹佩珠是李可染四妹李畹的同学加好友,并因此与李可染相识。1944年1月,邹佩珠在重庆嫁给李可染。婚后,邹佩珠为李可染生下了2个儿子1个女儿:李小可、李庚、李珠。
新中国成立后,李可染任中央美院教授、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画研究院院长,邹佩珠也担任中央美院教授。在此期间,李可染的艺术创作进入高峰期,先后创作了大量的传世名作。1989年,李可染猝然辞世,但没有留下遗言,18年后他的至爱亲人间因此引发了一场长达两年的遗产官司。
李可染的遗作
因李可染有过两次婚姻,有7个子女,因此,李可染去世后,其遗孀邹佩珠,李可染与前妻所生4个子女李玉琴、李玉双、李秀彬、苏玉虎及李可染与邹佩珠所生3个子女李小可、李珠、李庚8人,成为法定继承人。
两年后的
这个家庭会议由邹佩珠主持,家庭主要成员就李可染艺术的发扬及遗产继承问题进行商讨,并形成了《一九九一年春节家庭主要成员会议纪要》。主要内容有:为了弘扬李可染的艺术,完成其遗愿,大家同意将遗作中的精品和代表作集中保管,作为家庭成员的共同财富,以备将来提供给纪念馆、出画册、巡回展览、复制宣传等使用,并于适当的时机(大约10年左右)奉献给国家。另外,在遗作中划出一部分作品给“艺术基金会”和“家庭基金会”使用。
在日本担任大京都造型艺术大学学部教授的李庚,放弃对遗产的继承权,李庚所附条件是对于李可染的艺术作品不进行分割,保持作品的完整性。
在签订协议的同时,各子女分得李可染遗留的部分作品,按照邹佩珠的回忆,李玉琴、李玉双、苏玉虎、李小可、李珠分别分得16幅绘画作品,李秀彬分得17幅绘画作品,李庚分得4幅绘画作品。
那么,除去子女们已经分掉的作品之外,李可染还有多少遗产呢?按照原告李玉琴在起诉书中称:1989年末,双方一起对李可染的部分作品进行了清点。1989年清点时共500余幅,而1992年再次清点时有400多幅。1992年进行作品清点时,邹佩珠从画室里拿出了李可染创作的10幅超大型山水画作,让各当事人开眼界。
而按照邹佩珠的说法,李可染的绘画作品仅存317幅,这还包括已经分给子女的那部分。
在此后的岁月里,苏娥所生4个子女发现“邹佩珠及弟弟李小可根本不征得其他共有权人同意,擅自处分家父的作品,经常被拍卖或赠送。李可染基金会存在账目不清、暗箱操作的种种问题”。
与此同时,李可染作品在新世纪以来的拍卖价格达到了令人惊叹的高价:2004年《井冈山》以1100万元成交;2006年《漓江天下景》以1350万元成交;而到了2008年,李可染的代表作《万山红遍》则拍出4000多万元的天价。
于是,在2005年和2006年,苏娥所生4个子女多次向邹佩珠提出析产要求,但这个要求会使李可染的作品无法保持完整性,遭到邹佩珠的拒绝。于是,他们向北京市第一中级法院起诉,要求对李可染的遗产析产继承。
作品数量成焦点
2007年4月,李可染的子女们坐在了北京市第一中级法院的法庭上。
李玉琴、李玉双、苏玉虎作为原告,提出分割李可染遗留绘画作品881幅、书法作品463幅、收藏作品139幅、水彩作品25张、印章189枚、素描18册978幅。而李秀彬要求将未入册的10幅超大型山水画作,作为遗产进行析产继承。
为了支持提出的这个作品数量,原告方提供了多份证据。主要是邹佩珠关于李可染的访谈报道证明李可染的作品大概是1000多张,其次是关于李可染画作的3本画册和多次画展清单以及画展的现场照片等多份证据,用以证明出版和展出的作品应作为遗产分割的范围。对此,邹佩珠自己认定的李可染绘画、书法等作品加起来全部数量是1797件。但她认为画集和展览中的李可染作品,不能证明现由自己保管。
最后,原告出示了1990年和1992年两次对李可染作品进行清点形成的清单。但被告并不认可这两次清单的真实性。
在法庭上,被告邹佩珠主张李可染遗留中国画绘画作品317幅(其中已由子女分得101幅)、书法作品312幅、印章180枚、水彩作品25幅、收藏作品91幅、素描共9册973幅。为支持自己的主张,邹佩珠提供了《会议纪要》和《协议书》,出示了分给子女绘画作品的收条。
除了由子女分掉的101幅绘画作品,
除了子女分掉的101幅绘画,邹佩珠托管的108幅绘画,还有一部分就是引起双方争议的作品,这部分作品包括:李可染去世后,为筹集李可染艺术基金会基金,开展基金会各种活动,为李可染办丧事等各种活动,共处分了31幅作品:1991年为建立家庭基金会,为此筹款共卖出11幅作品;1994年向徐州旧居捐献绘画作品10幅、书法作品10幅。对于这些已经处分的作品,原告认为邹佩珠的行为是擅自处分共有财产,侵犯各共有权人权益。
李可染一生到底画了多少画
双方的主要分歧在于李可染的遗产中到底有多少作品,仅就绘画作品而言,原告主张有881幅,而被告主张只有317幅,双方对遗产的数量分歧较大。
对于邹佩珠在法庭上提供的李可染的遗作清单,苏娥所生子女显然不认可。他们认为,李可染13岁学画,82岁去世,根据他们的查证,应该在2000张到4000张之间。苏玉虎称:“我们以他画了40年画来算,2000张相当于每年画50张画,李可染画山水画,一张需要多少时间?万青力在书中提过,一张好的山水,也不过是一天的时间,画牛就更快了。现在有百分之七八十的作品不知去向。即使李可染生前会赠送,卖画,也不会这么多。而且父亲生前送人的画也并不多,写生更很少出现在市场上。”
苏玉虎认为自己犯的错误,是没有在父亲去世后,对他的其他遗产进行清点。而对于这些疑问,邹佩珠在法庭上也给出了自己的答复。
邹佩珠解释说,李可染大部分的作品都是在建国之后创作的。而且,李可染作画很慢,其口头禅是“废画三千”。而且,邹佩珠透露了李可染的作品许多不为人知的去向:李可染的家庭负担很重,其前妻有四个孩子,我与李可染结婚之后,都是靠卖画养活一大家子人,庞大的家庭开销都要靠卖画作来维持。李可染是一个生活上需要别人认真呵护的人,他经常丢失作品,比如带着很多的画去美院给学生讲课,讲完课坐公共汽车回来之后就发现画不见了,把画给丢了。在画界,自古以来有作画送人的传统,李可染送什么人、送多少幅画、送什么画,她都是不知道的。建国以后,李可染遵照政府的指令,给国际友人或有关政府单位作画,该画作所有权从一开始就不属于李可染。
邹佩珠还提出,李可染去世后,建立基金会、修建墓地、举办画展等等所需的开销,都是来自于出卖李可染的画作。李可染艺术基金会自李可染去世后开始筹建,是各方当事人都统一意见同意运作的。
现已89岁高龄的邹佩珠,曾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在美术界颇受尊崇。在2005年李可染的遗产面临瓜分的情况下,她做出了一个令人钦佩的举动:宣布将自己继承的李可染作品全部捐赠给国家,并收藏于将落成的李可染美术馆。但这些举动却引起了更大的纠纷,最后引发了自2007年开始的长达两年的遗产诉讼。
邹佩珠认定李可染现存绘画作品317幅,而除去已经捐赠、出卖的画作,邹佩珠于2007年5月向法庭提交遗作清单,声明其保管的绘画作品为217件。而李可染前妻所生子女称李可染留下的绘画作品应比清点的500余幅还多,这是本案最大的分歧。
对于这些分歧,原被告双方都希望法院给他们一个说法。
终审第二天捐出作品
因李可染生前未立遗嘱,对李可染的遗产,按照法定继承处理。李可染遗产主要分为绘画作品、书法作品、收藏作品、水彩作品、印章、素描六大类。
关于绘画作品,原告主张李可染遗留绘画作品881幅,并提供了两次清点清单。法院认为:一是两次清单上都没有各方当事人的签字;二是邹佩珠、李小可等人否认两次清点;三是两次清点清单内容不一致。法院依法确认李可染遗留绘画作品308幅,其中各子女已经分得绘画作品92幅,由邹佩珠托管绘画作品108幅、保管绘画作品108幅。
关于10幅超大型山水画作的问题,由于原告未向法院提交相关证据,且邹佩珠等人均不认可,法院不予采信。其他作品,法院核实为书法作品324幅,收藏91幅,水彩25幅,素描16册973幅,印章175枚。
由于每幅作品的价值难以确定,如果将李可染的遗产公平地析产分割到每个人的名下,难度太大,因此法院将李可染的遗产进行初步分割,分成三大部分:一部分由邹佩珠所有;一部分由李玉琴、李玉双、李秀彬、苏玉虎所有;一部分由李小可、李珠、李庚与邹佩珠所有。
基于上述分割原则,法院依法分割李可染遗留的绘画作品共计308幅(其中各个子女已经分得92幅,邹佩珠自己保管108幅,委托北京市文化局托管108幅)。首先,应当由邹佩珠分得154幅,其中邹佩珠托管的108幅绘画作品归邹佩珠所有。
剩余的145幅绘画,李可染与前妻所生子女共分得73幅;邹佩珠及其与李可染子女共分得72幅。对于收藏、水彩、素描、书法作品,法院按照继承法的原则进行了析产。
此外,法院考虑到175枚印章具有纪念意义和史料价值,并且印章分散之后,可能会对李可染作品带来不利影响,法院将175枚印章判归邹佩珠所有。为了总体上的平衡,将邹佩珠保管的190幅书法作品判归李玉琴、李玉双、李秀彬、苏玉虎所有。
一审判决后,双方都对一审判决不服,均提起上诉。2009月
展览名称之所以定为“实者慧”,是因为“实者慧”是李可染的一枚印章的印文,李可染曾解释为“天下学问唯老实而勤奋强毅力者得之,机巧不能也”,这三个字,正是李可染一生为人为艺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