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法规

杨晓林--专业家事律师

当前位置: 首页> 法律法规>地方法院审判意见

南京史上最大房产继承案堪称“教科书”

 发布时间:2010-12-21 12:48 浏览量:698

2010-5-9 22:00:56

 发布时间:2010-05-06 14:26:03   法制网 法制日报记者 丁国锋

    一百多年前,一个名叫李均泰的安徽男子来到江苏南京,经过一番努力经营,成为“下关首富”,并于清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在下关置下一片房产;

     一百多年后的今天,这处百年老宅面临拆迁。围绕拆迁补偿款分配问题,李均泰的后人争执不断,其中一人将家族其他族人告上法院……

    4月30日,江苏省南京市下关区人民法院公开审理了这起备受关注的南京李家百年房产继承案。

     据了解,这处产权面积达800多平方米的老宅涉及继承人范围总计130余人,经法院办案人员几个月的努力,才梳理出了李氏五代族谱,最终确定了74名有继承权的李家后代。该案的审理,也刷新了建国以来继承案件史上的数个纪录。

    5代族谱70余人老宅拆迁促“团聚”

    据了解,李均泰有5个儿子,起诉的是其第五个儿子李云生的重外孙女谈欣。

    而说起这套争议房产的历史,还要追溯到清同治三年。据了解,当年李氏的曾祖父李均泰曾从安徽到南京经商,一度十分发达,置地的四主界限为东护城河、南许姓、西官街、北火神庙。

   1935年,因为地契在多年前被火烧掉,李均泰的第二个儿子李殿甲向民国政府重新申请土地所有权登记。

   新中国成立后的1953年,南京市人民政府制作了一个以李家第三代中李文昭、李文亮、李文思、李文涛、李文馨以及第四代中的第一个男孩李正瑞为共有人的房契,不过房契并未发放。

    这套继承人多达130多人的房子,位于下关区热河路103巷。

    记者看到,“身处”南京渡江纪念碑附近的103巷闹中取静,经过年岁的打磨,这套房子虽然已经非常陈旧。但从考究的青砖上依稀能看出这家主人曾经的辉煌。记者从前门走到后门,要穿过好几个房间的走廊,非常宽敞。

    据了解,因为城市化改造,目前该房屋已被列入拆迁范围,而这家人之所以闹到法院,也完全因此而起。

    由于历史原因,等待拆迁的老房有800多平方米。据了解,同样地段的拆迁安置价格,约为每平方米7000元至8000元。

    下关法院法官告诉记者,目前一个棘手的状况是,所有享有房屋继承权的人分别发端于李均泰的5个儿子,而他们对于补偿金的份额如何确定,分别形成了不同的意见。

    据了解,李均泰5个儿子的子孙中,数长子这房人最多,最小的儿子五房这边则只剩下了3个人,其中一个甚至情况不详。

    作为五房的子孙,原告谈欣认为应该按照地契上有登记姓名的6个人来分,也就是6份,所以他们自然占六分之一。但其他各房的人则认为,五房现在已经没有李姓的子孙,不应该拿这么多。为了在家族内达成一致,期间,这些后人们还开了差不多20次大小会议,但最终没有达成一致。

    2009年8月,五房子孙谈欣及其父亲作为原告,将包括家族中辈份最大的李文思等35位家族成员正式起诉到下关法院。

    “因为人多,连原告自己也搞不清楚究竟有多少人。”下关法院民一庭庭长、此案的承办法官夏雯告诉记者。为此,承办法官于2010年1月间,前后召开2次公开听证和协调会,召集家族中共5房的代表核对族谱,还根据部分当事人提出的新线索,远赴河南、湖北、湖南调查取证,查实并依法追加了5名继承人,使包括2名原告在内的继承人范围扩大到74人。

   后人上法庭定份额提出两种分配方案

   4月30日上午,这起“史无前例”百年继承案在下关区法院1号法庭举行,因为人数众多,正式开庭前仅核实继承人身份就花了20分钟左右。

   由于当天的庭审涉及到了份额分配的实质性问题,因此气氛有些紧张。作为被告的72名有继承权的李家后代从山东、湖北、海南等地纷纷赶到南京,由此也扯出了很多家族中的恩恩怨怨,最终都归到了房产份额问题上。

   谈欣在宣读起诉状时,要求法院判令原告享有祖宗财产六分之一的权益。而其他各房代表则表示希望法院依法析产。

    当原告谈欣表示要拿她这一房份额中的90%时,甚至还引发了法庭的一阵哄闹。

    期间,原被告之间多次为了陈年旧事展开争执,合议庭法官不得不多次高声提醒原被告注意法庭纪律。

    李氏后人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分配方案,但归结起来,主流的方案有两种:一种是分成75份,就是按照该房在1958年社会主义改造时所住的有据可查的75人,平均分配。这种方案由于特定的历史原因,其造成的事实在法律效力的认定上存在大量不确定性和争议性,所以几乎没有得到其他人的附和。

    另一种意见是实行“5+1”的分法,也就是按照“五房”+“长房长孙”的分法,各占六分之一。所谓“五房”,就是把这些当事人按照血缘关系,分别归到李均泰五个儿子的谱系中,各家派代表领一份,回去以后在各房内部自行重新分配。而之所以要把长房长孙单列出来,是因为其对家族贡献较大,长房长孙在拿到了自己所有的六分之一之后,还要再次参与整个长房内部六分之一份额的分配。

    目前,各当事人比较倾向于“5+1”的分配模式。

    但对于多加给大房的1份,大房的27个继承人之间的观点再次难以调和。

    大房长子李文治的两个孙子提出,多出来的应该按照习俗,由长房长孙继承。对此,大房次子李文昭的后人表示了强烈反对。

   “长房长孙的概念,不合法,是一种封建特权,不应当支持。”其中,一名作为被告的继承人向法庭建议,那一份应当由长房的3个儿子再次均分。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这起案件中,不少继承人接到法院的通知,都感觉“不可思议”。

    “简直有一种天上掉下馅饼的感觉。”一名参加庭审的继承人吕恒清在庭外告诉记者,她的祖母李文琴属于五房,目前5个子女及其后人都分别在海南、山东、湖北和上海,一直到法官费劲力气在湖北荆州找到其中一名后人,才将几个兄弟姐妹们联系上,他们也才知道有这件事。

    “拿多少钱并不是我们最关心的,兄弟姐妹能聚在一起非常不容易,亲戚们见面更不容易,我们珍惜的是这份亲情。”吕恒清说。

     据法官透露,其中的几房继承人内部有可能在份额内达成协议,预计案件将在合议庭评议后于本月内宣判。

      法制日报南京5月5日电

     办案人语

    庭审结束后,此案承办法官夏雯告诉记者,该案中除了正常顺序继承之外,还包含了代位继承、转继承等法定继承中的特殊情况,堪称法定继承类案件的教科书。

   夏雯说,因第一顺位继承人已全部去世,目前大部分人牵涉到转继承,即因为父辈已经去世,按照正常顺位继承,但也有少部分人父辈先于祖辈去世,涉及到代位继承的法律关系。

   记者还了解到,按照该地段的拆迁安置价格,该房屋的价值将近1000万,但由于案件本身不涉及到财产分割,仅仅对继承人的份额进行确认,预计最多的继承人将分到近十二分之一,而最少的可能只有几百分之一的份额。

                  来源: 法制网——法制日报(责任编辑:王晓雁

 

老宅继承人达130余人 疑系李白后人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1月23日03:02  扬子晚报

  100多年前,一个名叫李均泰的安徽男子来到南京,经过一番努力经营,成为“下关首富”,并于清同治三年在下关置下一片房产。100多年后的今天,这处位于现在热河路103巷的百年老宅,面临拆迁。围绕拆迁补偿款分配问题,李均泰的后人起了一场争执,其中一人将家族其他20多人告到下关法院……昨天下午南京下关法院就此案召开会议,征求了所有当事人意见,并希望当事人以亲情为重,不要为分拆迁款闹出什么不愉快。

  一查族谱,多出50多名被告

  著名演员陶泽如也出现在继承人名单上

  据了解,李均泰有五个儿子。起诉的是其第五个儿子李云生的重外孙女谈女士。虽然谈女士起诉时是20多名被告,但下关法院工作人员在审查了该家族的谱系后吓了一大跳——由李均泰繁衍出来的后人多达130余人,除去已去世者,按照法律规定享有继承权的还有50多人。于是,这50多人也被一起追加为被告,使得被告总数达70多人。

  记者昨天下午在南京下关法院二楼会议室看到,会议室里济济一堂,全是上了年纪的老头老太,正全神贯注地盯着眼前一块投影幕布,幕布前,一名女法官正手执木棒,指着幕布上的文字和图表,大声朗读。

  这看上去很像老年大学课堂的一幕,其实是法官在为该案件当事人做案情介绍。坐在法官面前专心听讲的老头老太们,正是李均泰的后人,基本都是其第四或第五代人了。记者看了一下图表,发现南京籍著名演员陶泽如也在继承之列。

  也许有人会问,既然这些人都是当事人,还要法官介绍案情干吗,他们自己作为当事人,不是最清楚情况吗?事实并非如此。因为家族谱系过于庞大,导致一部分家族成员连自家亲戚都认不全。要不是法院通过努力把他们一个个找来,他们还真不知道自己能否享受拆迁补偿款的份额。为了防止将来房子份额分割完毕后,冷不丁又冒出几个有继承权的后人,法官费了很大劲,将有继承权的人全部搜罗进来,而介绍案情的过程,也是让这些当事人了解房屋权利的演变过程,使他们明白自己所处的地位。难怪有的当事人说,“听完法官介绍,等于把家族历史都重新学习了一遍。”

  如何分配拆迁款

  确定“长房长孙”引起争议

  由于历史原因,等待拆迁的老房有800多平米。据了解,同样地段的拆迁安置价格,约为7000-8000元/平方米。

  为什么以前不分,现在来分了?是不是因为老宅拆迁可能带来的巨额补偿款?李氏后人告诉记者,并不是这样的。经过这么多年,随着各家人丁兴旺子孙日多,老宅住不下这么多人,有不少后人陆续搬了出去,大家忙于各自的事情,也没有想到要去确认老宅的权属份额,所以以前这么多年才没分房子。现在面临拆迁补偿,拆迁办必须和房子所有权人签补偿协议,才能把补偿款发出去,这种情况下,他们不想分清楚也得分清楚,否则就要影响拆迁工作了。

  记者询问下关区拆迁办有关人士获悉,拆迁补偿的一般程序是:由评估公司出具房屋评估报告,拆迁办根据评估报告向房屋产权人给予货币补偿,如果产权人已经过世,则由产权人的继承人按照各自应享有的份额继承。所有权利人认可了各自的份额并与拆迁办签署补偿协议后,最后由拆迁办发放补偿金。

  下关法院法官则告诉记者,目前一个棘手的状况是,这70多个享有房屋继承权的人,分别发端于李均泰的五个儿子,他们对于补偿金的份额如何确定,分别形成了不同的意见。

  一种意见是:产权证上登记了几个人名,就由这几个人的后代中享有继承权的人来分补偿金。

  第二种意见是,实行“5+1”的分法,也就是按照“五房”+“长房长孙”的分法,各占六分之一。所谓“五房”,就是把这七十几个当事人,按照血缘所出,分别归到李均泰五个儿子的谱系中,各家派代表领一份,回去以后在各房内部自行重新分配。目前,当事人比较倾向于“5+1”的分配模式,就是对于“长房长孙”的概念争执不下。有人认为“长房长孙”就是指李均泰的大孙子,而有人认为,“长房”指的是李均泰的大儿子李云鑫,“长孙”就是李云鑫的大孙子也就是李均泰的大重孙子。对这一概念理解的不同,将极大影响赔偿金的分配。在征求了当事人的基本意见之后,法官结束了征询意见会。情况将如何发展,记者将进一步关注。

  李均泰传奇

  李白的后裔

  百年前上演了一个货郎的传奇

  这处老房子究竟有怎样沧海桑田的历史?记者将法官的讲述和实地探访结合起来,不仅基本弄清了老房子的来龙去脉,也初步了解了这座百年老宅的最初主人李均泰的传奇一生。

  他曾是安徽的小货郎

  这处老房子的建造者李均泰,生于1842年3月14日,安徽来安县水口镇人。19世纪60年代初,为了躲避“长毛之乱”,即太平天国运动,年轻的李均泰只身一人,告别父母,离开安徽水口镇的家乡,用根扁担挑着货郎担,在那兵荒马乱的年代,就开始闯荡谋生,艰苦创业,从安徽跑到南京。初到南京的李均泰没什么产业,只以货郎担为生。经过一段时间的经营,李均泰时来运转,不但手里有了些本钱,还由于他的勤苦能干,被当地一个大家族章家看中,上演了类似于“卖油郎独占花魁”的好戏,娶了神策门内紫竹林大户章姓人家的闺女。此后,李均泰时运日隆,再以经商为生,一度成为当时下关首富,并且生了五个儿子。有了钱,李均泰便在当时的“江宁府上元县下关镇永宁街”,即现在的热河路103巷置地盖房,留下一大片宅子,为时人称羡。

  他据说是李白的后裔

  据说这位李均泰就是大诗人李白的后裔。

  李白病死于安徽当涂,初葬龙山,后迁青山。但是在后世的记载中,关于他的后人却一直语焉不详。在李白《寄东鲁二稚子》诗中曾写道:“小儿名伯禽,与姐亦齐肩。双行桃树下,抚背复谁怜。”可知李白有个儿子叫李伯禽。

  据《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并序》载,在李白逝世五十余年的元和年间,安徽宣歙池等州观察使范传正在当涂县寻访李白的后裔,终于找到了李白的两个孙女,两个孙女已经嫁给了当地的两个农民。在范传正询问这两个孙女的过程中,出现了李伯禽与他的儿子的消息:“父伯禽以贞元八年不禄而卒。有兄一人,出游一十二年不知所在。”那么,李白的后人是否还留在安徽呢?在安徽来安县水口镇,现当地姓李的人仍很多。当地人曾经有本《青莲堂李氏家谱》,记载着他们是李白的后裔,当年李白的孙子云游到水口镇,在此定居,并且生根发芽,繁衍生息。李均泰就出生在这里。

  追溯李均泰留下的热河路103巷历史,似乎也能发现其与青莲居士李白的某些“关系”。在《南京市地名录》上有这样的记录:青莲里位于热河路南段西侧。1901年李姓居此建祠堂,名青莲堂,得名青莲里。1950年按门牌顺序改为热河路103巷。正是如此,不少李家后人也认为自己是李白的后人。

  他后人足迹遍布全世界

  一份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10月31日的土地所有权登记申请书显示,李均泰留下的房产位于永宁街青莲里1号,登记申请人为李殿甲,时年65岁,共权人为李殿甲、李云海、李锦文、李文昭、李文馨、李正瑞。

  到那时为止,李均泰留下的宅地总面积,仍有三亩四分四厘零毫两钱,四至及邻地情况为:东仁厚堂,南张李两姓,西永宁街,北走巷。记者换算了一下,宅地的面积约合1990平方米,足够一大家子人居住了。后来,因为抗日战争爆发,这份申请书一直到民国三十五年,也就是1946年,才被南京国民政府批准,并正式颁发了土地所有权状给李殿甲等人,此时离当初申请已经过去了11年。

  100多年以来,世世代代,生生息息,这个大家族发展到了第四第五代,足迹遍布全世界,而至今依旧有一部分人住在下关老宅里。昨天下午,在这处距离渡江胜利纪念碑广场只有200多米的老宅里,李均泰的后人李正中和李正金又向记者讲述了一些家族的历史。

  李正中是“二房”,也就是李均泰第二个儿子李云章最小的孙子,李正金是“三房”,也就是李均泰第三个儿子李云海的孙子。两人告诉记者,他们李家出过不少英才,例如,李正中的爷爷李云章,就是上文所说的李殿甲,生于1871年,参加过清朝的殿试,获得了“武举人”的功名,能举起一百斤的大铁刀,曾去蒙古征战,得到过清朝皇帝的赏赐。李均泰的四儿子李云程(又名李锦文),也曾是有名的外科医生。记者在老宅内转了一圈,发现了不少雕着精美图案的木窗和木椽子,老宅分成前后两进,中间有天井,可见当年的气派。

  后来这座老宅又经历了沧桑。李氏后人称,先是李均泰后人中有人迷上了抽大烟,把祖产给卖了一部分。1953年,南京市人民政府重新制作了房契,房契上的人发生变化,保留了李文昭、李文馨、李正瑞三人,李殿甲、李云海、李锦文因为过世等原因,其所有权分别由他们的儿子李文亮、李文涛、李文思接替。到1958年,该房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可能又散失了一部分。2009年6月,下关区落实私房政策办公室向李文昭、李文思、李文馨、李文亮、李文涛、李正瑞六人退还了改造房屋,由产权人自行管理,此时房屋面积已比李均泰时代少了很多,但即使如此,经过房产部门确认,李家遗留下来的房屋面积仍然可观,达到800多平方米。

  李均泰后人谱系(部分)

  李均泰

  李云鑫

  李云章

  李云海

  李云程

  李云生

  (子)李文治

  (子)李正瑞等

  (子)李文昭

  (子)李文耀

  (又名李殿甲)

  (子)李文亮

  (子)李正中等

  (子)李文涛

  (子)李文鹏

  (子)李正金

  (又名李锦文)

  (子)李文思等

  (子)李文馨(女)李正凯(女)谈女士(原告)

通讯员 关研本报记者 罗双江 文/摄

上一篇下一篇

联系我们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有关家事法苑团队的信息或有法律相关问题咨询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