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纠纷

杨晓林-专业家事律师

当前位置: 首页> 继承纠纷>法定继承

解读邵逸夫的财富传承秘密

 发布时间:2014-02-07 09:21 浏览量:892

http://money.sohu.com/s2014/licaiguancha21/
    在对邵逸夫家族财富的研究中,仅从公开资料中透露出来的冰山一角就已经看到,通过层层控制和交叉关系,邵逸夫构建了一张融合了遗嘱、信托、股权、慈善基金的家族资产传承结构网。而体量更大、结构更为复杂的李嘉诚家族,更有无法完全了解的财富传承细节。

陈凯

北京市十佳青年律师,知名财富传承法律专家


富豪家族遗产纷争代价高 邵逸夫做法被称道

  107岁的邵逸夫先生安详地走了。他的圆满人生,印证了习近平总书记日前讲话中提到的老年人“安心、静心、舒心”才能“健康长寿、安享幸福晚年”的观点。
  邵逸夫的安心,一定有着对邵氏财富传承安排的一份得意在里面。在此起彼伏的香港富豪家人内斗的喧闹声中,同样富可敌国的邵逸夫早就做好安排,在这点上,他确实足以笑傲群雄。
  那么就让我们试读一下,他的财富传承安排中,有着哪些不为人知的密码。

一、家可传,业难传

  2011年1月,一则有关邵逸夫的低调声明引起香港财经界和娱乐界的“地震”——已经104岁的邵逸夫宣布将手中所持1.14亿股TVB股份以约86亿港元的价格出售。这标志着邵氏家族统治43年的TVB电视王朝,至此改朝换代。

  其实,邵逸夫出售TVB的想法并非一朝一夕,早在上世纪80年代,邵逸夫近80岁高龄时,就开始为TVB寻找买家,当时更有消息透露,邵逸夫不但会卖掉无TVB股权,其名下房产也会变卖。2008年圣诞前夜,为了方便日后将TVB分拆出售,邵逸夫甚至不惜以较市场价高出64%的溢价私有化邵氏,轰动整个股市。旋即,2009年2月,邵逸夫成功实施TVB私有化方案,邵氏兄弟公司成功从股市摘牌。人们不禁要问,为何邵逸夫处心积虑要将苦心经营多年、成就邵逸夫商业帝国基础的TVB一卖了之?难道邵逸夫就不想将本就是家族产业的TVB继续在留在家族后人手中发扬光大?

  邵逸夫自身的经历也许可以作为一个注脚。邵逸夫的父亲是做颜料生意的,事业成功的父亲并没有让子女接手他的生意,而是支持几个儿子从事了不同的产业。即使在娱乐界,邵逸夫也不是围着一种产业原地打转。尽管邵氏兄弟公司几十年中在电影领域称霸一方,但一旦电影式微,他又毫不犹豫转战免费电视。

  商界有句古训:“商者无域”。意思是对于商人来说,经营什么、怎么经营,没有固定的模式,只要有利可图,不必拘泥于形式。因此从这层意义上说,没有任何一个家族产业,或者说某一种生意,是需要永远传承的。

  正是认识到这一点,邵逸夫才会毅然决然地出售TVB,而在邵逸夫的遗产安排中处处体现出对家人的照顾,显现出邵逸夫所重视的传承哲学:家人,才是自己人生传承的使命和寄托。

  因此,在元配黄美玲1987年病逝后,邵逸夫就为儿女成立了信托基金,保证孩子们一生富足,衣食无忧。邵逸夫曾说,他的儿女已过得很好,不用担心,他相信他的财产,“这辈子用不完,他的儿孙辈也用不完。”

  至于给予家人照顾以外,对远在新加坡打理地产小生意、对接手父亲影视帝国兴趣不大的两个儿子,邵逸夫是否有其他期许,目前尚不得而知,但足以欣慰的是,尽管有过不睦,但儿子仍然表示自己眼中的父亲“是一个巨人”。

二、私人慈善基金会成为巨富传承的最终选择

  既然产业不足以传承,那么到底什么可以传承?

  笔者认为,财富的传承与价值观、制度、资源、家人等,成为完美传承的五个方面。从这五个方面考虑,私人慈善基金会成为众多巨富家族传承安排的最终选择。

  正如前面所提到的,邵逸夫的财产不但自己用不完,儿孙也用不完,在这种前提下,对财富和家人的安全的顾虑,远远超过了让财富不断增长的关注。此时,有效控制、保护、受益于财富,远远比在名义上拥有自己几辈子无法享用的财富更为重要。

  美国第一家族洛克菲勒家族每年召开一次的家族会议上,能把大家聚拢到一起的只有一个议题:怎样做好洛克菲勒家族的慈善事业。这种财富传承下来,其所承载和体现的价值观、制度、资源,才能最终为家人所享,成为逝去的老洛克菲勒们对小洛克菲勒、小小洛克菲勒的祝福,而不是枷锁。

  正如邵逸夫所说的,宽容和做善事是一把健康钥匙,是生活幸福的良药。这不仅仅指他自己从中受益,也足以成为他的子女可以依靠的幸福源泉。

  但有一点不容忽视:境外私人慈善基金会大多以私人信托方式存在,除了运作较不不透明以外,其主旨和受益人范围均属于自治范围,可进行自由设定和转换。即使以“慈善”命名的,邵氏家族财产的最终持有者——邵逸夫慈善信托基金的受益人范围仍然设定为邵逸夫的家人以及慈善团体。

三、内斗防火墙:管理与受益分开

  2011年12月,104岁高龄的邵逸夫终于卸下重担,辞去了TVB董事局行政主席、非执行董事及行政委员会成员等职务。此时,距离他售出TVB股份已经将近一年。这意味着,在这一年时间里,已经不是TVB东家的邵逸夫仍然掌舵TVB。

  售出TVB后,持有邵氏家族主要财产的邵逸夫慈善信托基金,被委托给一个注册在百慕大的邵氏私人信托有限公司的神秘机构运营,有消息称,邵逸夫通过该基金将资产投到海外,由其他专业资产管理公司进行打理,实现增值。而与此同时,对经营庞大商业帝国没有兴趣的邵逸夫的两个儿子,早在多年前已经从邵氏公司退出管理层,偏安于新加坡做做小生意,尽管没有参与家族财富的直接管理,但一点都不妨碍他们从中持续受益。

  管理企业的人,就是从企业中受益的人,这种现象是创业“富一代”具有的固有格局,然而,如不能在管理和受益中建立明确的法律界限,一旦有人可以从管理中得到超过理应获得的受益,则争斗管理权成为高概率事件。

  以新鸿基家族郭炳湘、郭炳江、郭炳联三兄弟内斗案件为例,原本其父亲郭得胜设立家族信托的初衷,是让三兄弟都能各得其所,透过家族信托获得指定的利益份额,但事情的不完美就在于,新鸿基地产作为家族企业,内部管理并不完善,导致管理权所带来的利益远远超过受益权本身,于是利用各种手段争夺管理权就成为三兄弟处心积虑的事情,家族内斗自然无法避免。

  可以说,管理的归管理,受益的归受益,这是所有家族企业在进行传承安排时无法回避的选择。

四、多工具模式是财富传承的必由之路

  随着对财富传承的关注持续增加,不断有人对热点案例进行解读,其中不乏透过案例对传承工具进行的比较。

  例如,有人拿早就立了遗嘱的霍英东家人争产案作分析后认为,富豪不能靠遗嘱来实现传承,应该用家族信托。(笔者注:其实霍英东的遗嘱本身在英美法上就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家族信托,且,成功的富豪传承几乎无法回避遗嘱的存在。)

  例如,有人拿设立了家族信托的新鸿基家族郭炳湘、郭炳江、郭炳联三兄弟内斗案件作分析后认为,原本矛盾不断的家人被家族信托锁住,导致企业内斗不断,因此家族信托也靠不住。(笔者注:如前所述,笔者认为乃管理与受益不分之祸,而非信托之过。)

  不同财富传承管理工具具有不同的优势,也存在某些先天的缺点,对于富豪家族而言,靠单一传承工具实现传承本身,就是一件不太现实的事情。

  在对邵逸夫家族财富的研究中,仅从公开资料中透露出来的冰山一角就已经看到,通过层层控制和交叉关系,邵逸夫构建了一张融合了遗嘱、信托、股权、慈善基金的家族资产传承结构网。而体量更大、结构更为复杂的李嘉诚家族,更有无法完全了解的财富传承细节。结合李嘉诚在各种场合对保险的推崇,我们可以确定地说,所有的财富传承工具,都可能纳入这位商业教父的法眼之中。

  可以说,只靠单一工具实施财富传承,不但无法实现当事人的传承目的,而且所导致的风险是富豪家族难以承受的,而结合保险、信托、遗嘱等多种财富传承工具的综合模式,才是财富传承的必由之路。

五、对中国富豪的借鉴意义

  无论是卖企业变现,还是早早就作好安排,无论是选择慈善作为归宿,还是用专业手法编织传承伟业,对于中国富豪来说,传承是一门刚刚开启的新课程,因此想要一口气修出个什么结果来,是不现实的。但笔者认为首先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想明白自己到底要传承什么,有什么可以传承的?

  2.看明白传承到底是生命最后阶段要做的事情,还是一开始就要规划的事情?

  3.弄明白谁才是自己真正可以倚仗的传承专家?

上一篇下一篇

联系我们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有关家事法苑团队的信息或有法律相关问题咨询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