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神之子彼得•巴菲特:找到人生轨迹做你自己
2011-03-15 14:31 来源:新京报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 孔璞 金煜 实习生 赵月若 本版摄影/本报记者 孙纯霞
日前,“股神”巴菲特的儿子彼得·巴菲特的自传体励志书《做你自己》在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举行发布会。彼得在这部新书中详细记录了他的成长经历,并多次提到“股神”老爸对他人生的深刻影响。用彼得的话说,有个“股神”老爸当然很幸运,但最幸运的是从他那里学到了一套处世哲学——人生得靠自己打造。在发布会上,彼得演奏了自己创作的曲目。
彼得·巴菲特是一位音乐家,他有一个心愿,他希望和中国读者分享他的成长经历,“并对我的故事产生共鸣。”彼得认为自己从父母那里得到最珍贵的馈赠是一个信念:“要相信自己无需被生活挤压,可以通过更开阔的视野来支配人生,而不是自我蜷缩在一个预先设定的缝隙里。”
关于《做你自己》 “讲述我的成长故事”
新京报:是什么触动你写这样一本书?
彼得·巴菲特:我是个音乐家,经常会在一些公众场合出现,每次别人听到我的姓氏,他们的脸色都变了,“你和股神巴菲特是什么关系呢?”他们认为有那么一个著名的父亲,我从小的生活一定非常特别。事实并非如此。我经常会参加一些小型演讲,讲述我的成长故事。有一次,我碰到一个女子,她对我说,你的演讲可以写一本书啊。这个主意打动了我。
新京报:你想通过这本书告诉读者什么?
彼得·巴菲特:我想告诉大家,我是如何成长的,我的父母如何培养我。我希望我的故事对其他父母和孩子会有帮助。我认为,无论家庭背景如何,找到人生的轨迹,找到对生活的热情是最重要的。
新京报:这是否是一本为富二代的父母写的书?
彼得·巴菲特:哦,并不是这样。我认为无论什么样的家庭,都可以分享我的故事。这本书被翻译成了18种语言,许多国家都有人读,不久前,有位巴基斯坦的读者给我寄信说喜欢我的成长故事。我想从我的书里,读者可以了解到不同的人生,也可以从我的故事中得到激励。
新京报:你会不会觉得,你父母对你的培养模式只适合富有人家的子弟借鉴?
彼得·巴菲特:我没有权利告诉别的家长,该如何教育小孩,我只是分享我的故事和心得。尤其是在中国这个文化悠久的国度,每个家庭都有他们的教育理念。但如果人们读了这本书,觉得有可以借鉴的,那我会非常高兴。
新京报:你父亲对你这本书如何评价?
彼得·巴菲特:他给我写了序。他说,“彼得和我持有相同的观点,即这个世界并不亏欠于你,你应该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能力为这个世界做些事情。”他为我和我的书感到骄傲。
彼得·巴菲特的新作《做你自己》。
关于教育 “遵循内心,做自己最喜爱的”
新京报:你的父亲是股神,你是否考虑过选择从事金融行业?
彼得·巴菲特:我父亲向来是两手放开我的事,从未给我任何压力。他自己的商业哲学就是,人们应该做自己最喜爱的事情,他从不干预,对待孩子也是这样。我父亲会支持我的决定,但向来都持这个观念:我在这个世界上是独特的,但我不会告诉你你将成为怎样的人,你应该自己去发现。不仅是我没有选择金融行业,我的哥哥姐姐都没有。我哥哥是农场主,我姐姐则是家庭妇女。我父亲并非不希望我们子承父业,但他更希望我们做我们想做的事情。
新京报:现在在美国《虎妈战歌》受到热议。你怎么看作者的教育方法?
彼得·巴菲特:所有人都在谈论她。我能够感觉到她想推动孩子做得更好,但是教育更大的本意是把孩子带出去,而不是填塞。孩子不是一个空瓶子,什么学科都可以填进去,人的本性注定要走出社会,寻找自我,所以这种方法有对有错。
我想讲个故事。我六岁时学习钢琴,我非常喜欢音乐,对音乐也非常敏感。但随着学琴难度的加大,我不想学了。但我妈妈认为我太小了,不知道自己的决定意味着什么,她不想我就这么退出。于是她给我换了一位新的钢琴老师吸引我重新学琴。接下来一直到大学,我一共换过4位钢琴老师,每一位钢琴老师的风格都不同,教授给我的内容都不同。我从他们那里分别学到了指法、对声音的敏锐、对音乐的激情和作曲。音乐一直没离开过我的生活。最终,我确定了作曲是我最擅长也最热爱的领域。
在摸索中,我找到了适合我的领域。
关于金钱 “财富本身并非快乐源泉”
新京报:你父亲把370亿美元的股份捐给比尔与梅琳达·盖茨基金会,他如何跟你们解释他的想法?
彼得·巴菲特:在我父亲作出这个决定前三个月,他已经告诉我们他的打算了。我的父亲曾说他觉得自己很幸运,但他觉得幸运的原因并非是他拥有了巨大的财富,而是开心他自己可以做他喜欢的事情,所以他能够每天都保持着开心的心情开着用了20年的车去上班。财富本身并非他的快乐源泉,所以捐赠出去不会影响他的快乐。而他对于财产继承方面的想法也广为人知:出生时含在嘴里的金汤匙,最后可能会变成金匕首,考虑不周的赠与会浇灭一个人的进取心。他自己在自我奋斗的过程中获得巨大的满足感,所以他希望孩子们和他一样。
新京报:你是否在金钱方面和你父亲发生过争执?
彼得·巴菲特:我年轻时想买房子,管父亲借钱,他拒绝了。他说“金钱会破坏我们的父子关系”。他还说你应该和其他美国人一样去贷款买房,然后凭自己的能力将贷款还上。我那时非常生气。但我很快就理解我父亲了,我父亲曾经对我说过的“你可以靠你自己解决”,他这么做是因为爱我并且尊重我。那之后我再没有向父亲借过钱,因为我感觉凭借自己的能力实现我的想法让我感觉更好。
新京报:你对自己的女儿们也采用了这么“严苛”的经济控制吗?
彼得·巴菲特:我做父亲之后,才觉得很难坚持自己的原则,我常告诉女儿们要遵循自己的内心,去做她们喜欢的、想做的事情。但当她们陷入困难,例如没有钱交房租时,我总是很难克制自己不去帮助她们。我赞助了女儿们一部分钱,但只是很有限很少的一点点钱,因为我觉得能够帮助孩子们开始她们的事业也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