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立丨上海少年庭30年审3万孩子,法院频回访为感化
2014年11月20日 上海法治声音 周柏伊
上海法治声音微信号:fazhishengyin
上海市委政法委、上海报业集团联合出品。聚焦法治热点,关注法治人群,传播法治精神。输入www.lawsvoice.com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可进入上海法治声音网站!
上海法治声音记者丨周柏伊
上海法治声音通讯员丨高远
今天(11月20日)下午,上海高院召开上海法院少年法庭创设30年新闻发布会。发布会前,上海高院举行了《给青少年一个健康的心灵:法官、心理学家与父母的对话》《少年审判理念与方法》两本书的首发式,上海高院院长崔亚东出席仪式并讲话。《给青少年一个健康的心灵:法官、心理学家与父母的对话》一书总结了少年审判与心理学相结合的成功经验,在全国尚属首创。发布会上,上海高院副院长王秋良对上海法院少年法庭30年的工作情况进行了通报,内容包括未成年人案件基本情况、未成年人案件情况分析、审理未成年人案件的主要做法及成效等,会上同时发布了上海法院少年法庭创设30年审判白皮书。
1984年10月,上海长宁法院创设了我国第一个少年法庭。上海法治声音记者了解到,目前上海少年法庭工作的组织机构已经实现“1+2+7+10”的全覆盖,即高院设立未成年人案件综合审判庭,审理未成年人二审刑事、民事、行政案件,统筹三级法院少年法庭的调研、检查、监督、指导和规范工作;两家中院设立未成年人案件综合审判庭,开展未成年人刑事、民事、行政案件综合审判工作;长宁等7家基层法院设立未成年人案件综合审判庭,集中审理全市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和本区域民事、行政案件;其余10家基层法院设立专项合议庭,受理本区域未成年人民事、行政案件。
“30年间,上海法院秉持‘儿童利益最大化’理念,不断探索创新,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上海特点的少年法庭之路。”王秋良表示。
据介绍,1984年至2013年的30年间,上海共判处未成年罪犯33602人,未成年人犯罪呈波浪型上升、近年来持续下降的趋势,其中2007年达到最高峰2682人,2013年这一数字降至1045人,未成年人犯罪得到有效控制。来自上海高院的调查显示,2009年至2013年间的7260名未成年罪犯中,初中及以下的未成年罪犯占89.98%,未成年人罪犯文化程度较低,相当部分未完成义务教育,失学闲散情况突出。
为更好地防控犯罪,上海先后探索了社会调查、法庭教育、合适成年人、回访帮教、心理干预等制度。2010年,上海高院与市司法局联手建立了6个市级“过渡性安置培训基地”,主要为非沪籍未成年人提供技能培训、技能学习、劳动以及住宿场所。2011年,上海高院又制定了《关于建立上海法院防控未成年人犯罪工作网络的实施意见》,将对失足未成年人的教育、感化工作与未管所、社区矫正部门对接,建立了三级法院共同参与的跟踪回访工作网络。在这些系列规范的措施下,上海的未成年人重新犯罪数从2010年的历史最高值130人降到了2013年的43人。
与此同时,上海法院2007年起全面试点未成年人案件综合审判工作。2007年至2013年,上海法院共审结未成年人民事案件12225件,其中抚养纠纷,探望权纠纷,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纠纷,教育机构责任纠纷占总数的近九成。未成年人民事案件数量7年间增长了4.6倍,目前每年的数量已超过刑事案件。同时,2007年至2013年,上海法院共审结涉及户口登记、房地产登记及要求公安、教育部门履行法定职责的未成年人行政案件45件。
针对这一情况,上海又先后探索出了社会观护、探望监督人、心理干预、困境儿童紧急救助等机制。2011年至2013年,社会观护员参与上海法院未成年人民事案件观护工作达148人次,上海法院少年法庭启动心理干预390余人次。
记者从今天的发布会上还获悉,2012年修改的刑事诉讼法及司法解释中,吸收了上海少年司法中的社会调查、法庭教育、回访帮教、合适成年人参与刑事诉讼、心理疏导等实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