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权益保护正当时
2014年10月14日 民主与法制时报 赵春艳
中国已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最新调查表明,中国大陆地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超过1.9亿;70岁以上的高龄人口超过2000万。而“空巢”老人约有6000万,占老年人总数的1/3,涉及老年人权益保护的各类纠纷也呈现增长趋势。
据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统计,自2012年至今年9月,涉及老年人赡养纠纷案件154件,老年人离婚案件190件,老年人遗嘱继承案件112件。赡养类案件中要求物质与精神复合型赡养请求的占40%,离婚和继承纠纷呈现增长趋势。
明为要钱 实要看望
79岁的曹香兰(化名)为了要回借给女儿的5万块买房款将女儿林淑珍(化名)告上了法庭,要求女儿还钱并每月给自己赡养费500元。
由于林淑珍和自己的哥哥林建国(化名)有些矛盾,曹香兰住在儿子林建国的家中,林淑珍说自己不登哥哥的门,而且不相信这纸诉状是母亲递交给法院的。“我妈不会告我的!而且当年我借了15万元,10万元还了,5万我妈说给我了,不再要的。”林淑珍对法官张在民诉苦,“肯定是我哥(林建国)想要老太太的钱。”
双方各不相让,由于曹香兰年纪较大,不方便到庭,法官张在民特意去老人住处进行调查。当天林淑珍带着自己的女儿也一起去了林建国的家。
面对2年多未见的母亲,林淑珍问:“您想不想我?”曹香兰立刻回答“不想!”说完这话,屋子静默了,老人却开始抽泣,后来发展到祖孙三代抱头痛哭。张在民告诉记者,虽然这个案件是借款纠纷,但实际上是老人想念自己的女儿和外孙女不得已而为之的行为。
张在民告诉记者,随着物质水平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老人的赡养问题从传统的子女出钱养老,发展到进老年公寓生活。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提出渴望交流、心理诉求及感情需要,物质与精神复合型赡养请求增加。
2014年7月1日,《老年人权益保护法》出台,虽然将“常回家看看”明确写在了法律中,但在实际案件中,执行比较难。北京市二中院审判长刘洋对记者说:“实际案件中确实有每个月必须回家看望老人一次的判决。”
然而,看望是怎么个标准?老年人的心理怎么得到安慰?在实际中很难控制。二中院资深法官王云庆对记者说,老人对物质生活的要求都不高,但希望子女们多关爱自己。“‘看望’不仅是带点牛奶糕点,而是发自内心的关怀,体贴。”他说。
刘洋认为,随着城市化发展,独居老人或仅与配偶居住的老年人日益增加。这些老人对子女赡养依赖程度较高,然而外出务工年轻人对老年人无暇照顾,又疏于给予父母情感呵护,致使亲情淡薄,双方因微薄赡养费用或需求情感慰藉而形成诉讼。
我国法律规定,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无劳动能力的或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给赡养费的权利。对拒不执行有关赡养费、财产分割、遗产继承、探望子女等判决或裁定,由人民法院依法强制执行。
北京市二中院审判长唐亮建议年轻人,子女应恪守孝道,照顾好老人的生活,尊重老人再婚权利,不能以父母再婚、财产分配不公、对自己抚养不力、取消自己继承权,协议免除自己赡养义务等不履行或消极履行法定义务。同时更要理解老人精神状态和情感需求,体谅老年人晚年身体不适和心灵孤独,用关爱帮助他们度过一个幸福的晚年。
情感纠葛致纠纷增加
目前我国老年人以每年800万的速度不断增加,使得人口老龄化的程度不断加深。老年人除了关心自身健康外,开始注重精神健康。很多丧偶的老人又再婚,就是想找个“伴”。然而相处中由于多种复杂原因,又造成了婚姻关系、子女关系、财产继承等纠纷问题。
北京市二中院审判长唐亮对记者说:“老年人离婚诉讼案件较前两年增幅较大,再婚的离婚率居高不下,占总数的60%以上。60至70岁之间的老人约占45%。而在老年人离婚案件中,涉及财产争议的案件比例高,近3年连续达到90%以上。”
一位70岁丧偶的老年人与45岁的保姆结婚后,将自己的房屋赠送给了她。老人的子女知道此事后将保姆告上法庭,认为是欺诈合同。对这类的案件,唐亮认为,情况比较复杂,而且房屋难以回到老年人的名下。
对此,唐亮告诫老年人,再婚老人应提前打牢感情基础,加强对对方性格、观念、教育背景、经济状况及家庭成员等各方面的了解,达成共识和理解,避免日后发生矛盾。在婚前做好双方婚后生活、财产等方面的约定或协议,采取法律手段将未成年子女的抚养责任及双方子女对两位老人的赡养义务予以明确,进行财产公证等并履行合法婚姻登记手续,尽量避免对日后财产归属发生争议。
遗嘱继承 增强法律意识
虽然老年人赡养案件和离婚案件比较多,但很多归根结底都是和继承财产及物质利益相关。北京市二中院法官陈广辉告诉记者,遗嘱继承中,老年人在举证方面缺乏法律常识,还有老人将房子预先过户给子女,致使自己无权处分财产。
陈光辉说:“老年人应增强法律意识,维护好自己权益。对于老年人的遗嘱,公证遗嘱效力最高。自书遗嘱一定要亲笔书写、签名,并要注明详细日期;代书遗嘱应该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证明,见证人和遗嘱人都要签名,注明详细日期;录音和口头形式订立的遗嘱,也应有两个以上的见证人在场。”
在订立遗嘱中,老年人常常分不清个人财产和夫妻共同财产,往往把共同财产分配出去,陈光辉建议老年人在订立遗嘱的时候,将个人财产明确分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