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介绍

北京天驰君泰律师事务所“家事法苑”婚姻家事律师团队

当前位置: 首页> 团队介绍>团队动态

《法治周末》专访:团队模式 给年轻律师一个期待

 发布时间:2010-12-17 14:55 浏览量:827

    21世纪最缺的是什么?人才!律师行业最缺的是什么?还是人才!因此,年轻律师的发掘和培养是律师界永恒的话题之一,是无数律所、律师不断探索和尝试的命题。近年来,“慧海模式”、“德衡模式”、“阳光计划”等一批新型的培养模式和方法逐渐形成、日渐成熟,“团队模式”即是其中颇具特色的一种

  《法治周末》2010年8月26日  法治周末见习记者 郝佳 法治周末记者 肖莎

     新闻来源:http://www.legalweekly.com.cn/content.jsp?id=163456&lm=%25E5%25BE%258B%25E6%2589%2580

                                                      (“家事法苑”律师团队资料图片)

  2008年,带着对律师职业的憧憬和向往,罗敏毅然辞去一家金融公司总经理助理的工作,成为了一名实习律师。“进入律所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虽然身在律所,但做的却是和法律关联性不大的工作,刚开始还可以接受,时间长过3个月后,我就开始有些困惑和迷茫。”8月20日罗敏对《法治周末》记者说。

  和罗敏不同,古晓丹是法学专业院校毕业的研究生。在学校时,古晓丹就曾在当地的一家律所有过短暂的实习经历,因而在选择投身律师行业时,她的目的性更为明确———成为一名成功的律师。但是,对于律师这条路到底该怎么走,古晓丹也同样感到困惑。

  “我就不信,我找不到志同道合的徒弟!”杨晓林直了直陷进椅背的身体说。作为律师,杨晓林在京城摸爬滚打近10年,从2006年开始带实习律师,他的记录是“几乎每年走一个”。“在律师行当里,几乎没有完美的师徒传承关系”,杨晓林无奈地苦笑道。心灰意冷却又心有不甘是杨晓林当时心情的真实写照。

  带着这种复杂的心情,杨晓林开始留意寻找“志同道合的徒弟”。过去的两年内,罗敏和古晓丹相继成为杨晓林的助理,一种团队合作式的“师徒”模式开始形成。

  平等合作不孤独

  虽说是找徒弟,但杨晓林更愿意把他和两位助理的关系定位为合作伙伴。“你看,我们的协议都是以‘合作意向书’来命名的”,杨晓林向《法治周末》记者展示了他和罗敏签订的合作意向书。

  平等合作是这种团队模式的核心特质。不同于传统的单打独斗的自我培养、自我成长模式,团队模式下,律师和其指导的实习律师或律师助理之间是一种平等合作关系,由律师进行整体掌控,实习律师或律师助理分担部分工作。

  这种模式显然对刚刚入行的年轻律师极为有利。

  “很多律助可能几个月都见不到指导律师,而我们几乎天天跟杨律师在一起,从咨询接案到具体办案再到结案,我们都能全程参与,我们是团队作战。”罗敏对《法治周末》记者说。

  焦虑、苦闷、孤独几乎是所有年轻律师都要经过的心理过程。团队模式下,年轻律师和指导律师间可以实现全方位的交流,负面情绪能够得到及时的疏导。“我也是从零开始打拼的,年轻律师的苦闷、焦虑、寂寞我都经历过,特别能理解他们。”杨晓林对《法治周末》记者说。为此,他刻意为两位助手安排了丰富的业余活动,为她们买来励志书籍,还为她们举行生日聚会。“团队营造了一个轻松温馨的氛围,缓解了我们初出茅庐的焦虑感和无助感,”古晓丹说。

  在古晓丹看来,这种平等合作的团队模式对于律师业务本身也是大有好处的。“发生问题时,我们可以毫无保留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即使和律师的观点不同。这样一来,案件就能得到充分完备的讨论,”古晓丹说。她接着补充道,“团队模式还能最大限度地实现优势互补。杨律师在性格上比较刚直,有时候会跟个别偏激的当事人顶起来,这时候我和罗敏出马,利用女性特有的细腻、耐心,一般都能及时化解。”

  利益分配出难题

  生存压力是年轻律师面临的最为现实的问题。目前的律师行业中,除了个别有实力的大所会为助理提供薪水外,其他的律所几乎都以助理挂靠单干的方式。这就意味着如果接不到案子,他们就没有任何收入,而年轻律师刚刚入行,案源是根本无法保证的。生存问题尚且没有解决,也就无所谓发展了。

  对于年轻律师的生存压力,杨晓林选择了最为直接的解决方式———以自己的收入给助手开工资。“得让她们不为温饱发愁,这样才有更多的精力去钻研业务。”杨晓林说。

  团队模式下,年轻律师得以接受实质性的律师工作,如面询、接案、开拓案源甚至律师营销。根据每月业务量和工作质量,年轻律师可以拿到一定数额的奖金,如果独立承办案件,还能够得到一定比例的提成。此外,根据当年的业绩,年轻律师还可以额外地分享指导律师的部分收益。

  “这周我刚接了个案子,是主办律师,”古晓丹腼腆的笑容下有掩饰不住的激动和欣喜。这不但意味着古晓丹本月收入会有所增加,更是提升业务水平的绝佳机会。“独立办理案件和作为助理办案是不同的。你的心态会很不一样,压力会更大,要考虑到方方面面的情况,很锻炼人的。”

  罗敏对《法治周末》记者说。

  年轻律师能有这样的机会得益于团队模式下的业务分级机制。团队模式以受理费用为标准将业务分为高端和低端两种类型,高端业务由指导律师主办,低端业务由年轻律师办理,指导律师督办。具体由当事人根据费用标准来进行选择。

  “这是一种双赢的培养模式。年轻律师得到了锻炼,指导律师的工作也有人分担,双方相得益彰,互利互惠。”上海市静安区律师青年联合委员会委员、沪家律师事务所律师贾明军评价道。

  “这样的利益分配方式固然好,但并不是所有律师都能做到的,得有充足的业务量和广泛的案源才能实现。”在内地一家小型律所执业的陈建认为团队模式的利益分配方式并不具有普遍的适用性。

  团队作战易成长

  团队模式对外体现为统一的团队形象,并不刻意突出指导律师,而是将更多的表现机会、学习机会提供给年轻律师。

  在杨晓林的指导下,罗敏和古晓丹分别注册的自己的博客,通过发表学术论文、案例分析、执业感悟等与其他律师、专家进行交流。有意思的是,两位年轻律师还有了不少粉丝。团队定期推出的资讯简报,“家事法苑”目前在业界已是小有名气。

  除律所自有的培训外,团队模式还为年轻律师提供了更多的业务提升机会。学术研讨会、业务交流会,甚至于同行间的聚会小酌,杨晓林都会带上两位助理。“我非常幸运地与杨律师一起参加了西安的婚姻法热点问题讨论,让我能有机会近距离地接触那些婚姻法学界泰斗们迷人的学术魅力,”罗敏满是幸福地说。

  对此,在北京有十余年执业经历的孙彦军律师表示了认可:“单打独斗容易造成律师执业水平的下降,团队作战,互相督促才有更大的提升空间。”

  培养模式应多元

  “严格说来,这还仅仅是一种尝试。”杨晓林对《法治周末》记者说。对于这一模式到底能走多久,杨晓林心里也没谱:“可能早年从教经历的影响吧,我乐于培养年轻人。其实结果已经无所谓了,我很享受这个过程。人总得有点梦想!”

  现在,杨晓林也在思索,是不是能有一种更好的兼顾指导律师和年轻律师双方利益的培养模式。“可以借鉴球星转会制度,或者向年轻律师收取一定的培养费用,哪怕是一块钱,就是个意思。”杨晓林笑道。

  贾明军向《法治周末》记者表示,年轻律师的培养没有也不应该有统一固定的模式。不同的业务层级、业务范围可以有不同的培养模式。团队模式对于像婚姻家庭业务这样的个人业务领域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尝试,但是对于公司、证券等集团业务就不太适合了。

  “年轻律师的成长不仅需要律所、老律师的支持,也需要他们自身的努力。律师行业需要更多地关心、理解年轻律师。年轻律师也应当怀有回报感恩之心。”贾明军对记者说。

  对于青年律师的培养,孙彦军提出了另外一种看法。“团队化肯定是大趋势。它更有利于提高律师的业务水平和合作意识。只是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还应区分不同的业务领域、不同律师或律所的情况来设置不同的团队化培养方案。”孙彦军说。

  来源:法治周末

上一篇下一篇

联系我们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有关家事法苑团队的信息或有法律相关问题咨询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