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法规

北京天驰君泰律师事务所“家事法苑”婚姻家事律师团队

当前位置: 首页> 法律法规>地方法院审判意见

离婚真的不好吗?解析「为了孩子不离婚」的迷思

 发布时间:2014-12-18 16:53 浏览量:677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4NDIxNTQzNQ==&mid=205474170&idx=3&sn=6214a4d959fe78436533824bd9c68165&scene=1&key=7c6f9eba607ea3e85d6c6b6f6b4c374c9a350b9b50dc540017e5004ee15356d7e310cb62cc1e6db233a5eea098abc137&ascene=1&uin=MjQwMjMxMzYyMg%3D%3D&devicetype=webwx&version=70000001&pass_ticket=vkSwTGJxPCjiFIt1Z9aUAVUrDnHsGoR40yqTcEFV0lgAvnGJ7As%2BpPOMEKj%2FqSKo

20141218日   民事审判参考   陈婉琪

一桩婚姻里,夫妻感情若败坏至有名无实,经常听到「为了孩子不离婚」的说法。我们的身边,到底有多少人这么想?

《台湾社会变迁调查》的家庭组问卷通常都会包含一系列观念调查问项,列出各种与家庭、婚姻有关的常见看法,一一询问受访者是否同意。2006年的调查中,有一题是「想要离婚的人应等到小孩长大再离婚」,不同意者约占一半,但同意者也不少,超过三分之一(34%)2011年再次调查相同的问题,仍有近三成(28.1%)的人同意「为了孩子不离婚」的作法。另一题的问法是:「不好的婚姻,还是比离婚来的好」,2006年与2011年的调查结果都差不多:不同意者占六成,而同意这种说法的人占大约三成。

依问法不同、调查时间点不同,赞同者的比例与强度都会受到影响。不过,从以上数据来看,赞同「为了孩子不离婚」这种作法的人,虽不是最多数,但也并不在少数——每十人大约有三人如此认为。

◎ 恶劣的婚姻质量与子女的心理健康

万一两人处不来,感情难以回复,为了孩子而维系一个空壳婚姻,对孩子来说真的是比较好的选择吗?万一婚姻质量不佳,充斥着冷战与冲突的家庭环境,长期来说对子女难道不会累积不良的影响吗?即便不冲突,父母之间终年相敬如「冰」的家庭气氛,有可能不影响孩子吗?

在见证了友人一连串恶质的婚姻互动之后,以上提问成为我心中最想解答的问题之一。目睹无辜稚龄幼童长期处于父母之间高张力、频繁冲突的互动阴影下,我心中的不舍转化为强烈的研究动机。父或母任一方,一厢情愿地「为了孩子不离婚」,真的对孩子好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针对儿少成长过程搜集「长期追踪」性质的资料,也就是针对相同的受访者,搜集至少两个时间点以上的资料;譬如,抽一群国三学生做一波调查访问,到了高二再请同一群学生提供后续的近况信息。近15年来,国内累积了不少质量优良的「长期追踪数据库」,要追寻本题答案并不困难。

一般来说,多数人会直觉认定父母离婚、居住安排有变动、双亲变单亲等等状况实在不大可能对子女的心理健康有正面影响。但我提出了一个较复杂的研究假设:父母离婚对子女的影响,并不是单一性的坏影响或好影响;影响是正面是负面,乃视原先婚姻质量而定。如果原先父母的互动质量不佳,或甚至相当恶劣,那么面对现实,干干脆脆地谈妥离婚安排,对每一个家庭成员来说,有可能是安心迈向下个阶段较好的选择。

在分析《台湾教育长期追踪数据库》之后,我发现资料的确支持我的猜想。图一呈现了家庭状况不同的四群青少年,其负面心理症状(包括做恶梦、情绪低落、感到孤单、想大叫、不想与别人交往……等十种症状)出现频率的长期变化。

这张图至少提供了两个重要的讯息:

一、父母婚姻质量不好的青少年(在此指填答父母感情不好的国三学生),其负面心理症状的出现频率远高于其他青少年。这一点并不让人意外(甚至还有点废话)。

二、若父母原先的婚姻质量不好,四年后,父母仍维持在婚姻状态内的青少年,其心理焦虑程度高居不下;相较之下,这段时间内经历父母离婚的青少年,原先的高焦虑倾向消失了,负面心理症状大幅减少!(见橘色线)

事实上,国外的研究结论也与以上分析结果一致。显示以上臆测并不因国情、社会文化脉络之差异而有所不同。

◎「为了孩子最好不离婚」的迷思来自何处?

那么,下个问题是,我们周遭那三成相信「为了孩子最好不离婚」的人,这种想法来自何处?

这个问题也不难回答。最主要的原因是大量研究显示离婚单亲家庭与子女福祉之间有负相关,因此,「离婚」与「对子女有不良影响」这两者在大众心中形成了牢不可破的连结,当然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不过,脑筋清楚的人都知道「相关不一定等于因果关系」。负相关,必定等同于负影响吗?

国内外至今所累积的社会科学实证研究已提供不少明确答案。本文整理出较重要的四个解释「离婚与子女福祉之负相关」的原因。前两个因素解释了「为何离婚经常对孩子有负面影响」,后两个因素则说明了「离婚」与「子女福祉」之间,有很大一部分是「虚假相关」,其背后有更关键的真正原因。

一、经济资源:单亲家庭之所以弱势的第一大主因是经济因素。最常发生的状况是,离婚(或丧父)前的家庭分工是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模式,一旦父亲无法或拒绝承担家庭责任,单亲母亲便陷入就业困难的窘境及独力养育子女的巨大负担。这同时也表示,只要离婚后双亲都有意愿及能力提供经济资源,或是单亲那一方始终拥有正常的就业能力或稳当的经济来源,此因素便不会是造成负面影响的原因。

二、家长心理健康:单亲家庭之所以弱势的第二大主因是家长心理健康。不论是离婚或丧偶,单亲家长经历了婚姻瓦解,更同时要面临独力养育子女的负担,因此心理健康不佳的可能性较大;而家长的身心健康可能进而导致教养效能低落。换句话说,要与运作顺畅的双亲家庭相比,单亲家长要维系一个让每个成员身心都健康的家庭,困难度或许较大,但若是与运作不顺畅、争端不断、气氛冰冷的家庭相比,哪种选择较佳?这就没有绝对的必然性了。

三、家长教育程度或社经地位:不同群体的离婚发生率事实上并不相同。教育程度或社经地位较高者,离婚率较低。近二十年的台湾如此,多数先进国家亦然。但很少人去讨论以上这项相关,因此鲜少人知道这个社会现象。换言之,离婚单亲家庭之所以弱势,其中一个原因是这群人在离婚前平均来说已经较弱势了。(此处指的是平均,当然不表示个别状况必然是如此。)

四、原先的婚姻冲突: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对夫妻既然后来选择离婚,婚姻冲突可能早已持续了一段时间。与其问「离婚是否对子女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倒不如将问题调整为:「造成不良影响的关键因素,究竟是离婚事件本身,还是离婚前的问题家庭?」一旦将离婚前的夫妻关系考虑进去,实证研究确实发现,父母的长期婚姻冲突对子女所造成的负面影响,经常要比离婚本身来得大。也有些研究指出,来自「离婚前家庭」的孩子,早在父母离异前就展现问题了。换句话说,离婚与否并非重点,背后关键因素是「压力锅家庭」。

接续以上图一的发现,我的进阶分析「都是为了孩子?父母离婚负面影响之重新评估」发现,父母冲突的确是影响子女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不过,相较于这种不脱常识、众人皆知的结论,另一个更值得注意的研究发现是,父母之间的剧烈争吵,对父母没有离婚的青少年来说,会显著增加其焦虑倾向,但对父母已离婚的青少年来说 (在此指虽已离婚、分居,但彼此仍剧烈争吵的父母),竟然没有什么负面影响。难道这表示「父母明明感情差却勉强维持名实不符的婚姻」要比「离了婚还是会争吵」对青少年造成更大的心理伤害吗?我们虽无法完全确定这样的解释够准确,但这项分析结论让我们更了解家庭动态如何影响儿少发展,值得我们注意。

◎ 「离婚与否」并非重点,亲密关系的质量才是关键

对部分卫道人士来说,本文可能有「鼓吹离婚」、「破坏社会安定」之嫌。不过,希望读者不要忘了,本文论点最重要的前提是「如果婚姻质量不好」。也就是说,在夫妻互动不佳、关系恶劣的情况下,若坚持不离婚才是对孩子好,这是一种可怕的迷思。

任何人际关系(不限夫妻,尚包括亲子、伴侣、手足、家人,或朋友),若缺乏双方的诚意、努力,及适当的沟通技巧,便不可能有好的关系质量。通常关系越是亲密,困难度及需要的努力程度也就越高。一桩出现问题的婚姻、一个面临挑战的家庭,要问的问题不是离婚是否万万不可,而是,解开纠结的问题根源、回复正常的家人互动、寻回温暖的家庭氛围,有无可能?该如何做?如果不能,又该如何?假装问题不存在,只为了维系婚姻的形式,却让成长中的子女目睹了「无意愿正视问题」或「无能力处理问题」的父母,孩子会受到什么样的影响呢?

这份研究论文原标题为:「都是为了孩子?父母离婚负面影响之重新评估」。台湾社会学刊(2014)第54期,页31-73。作者单位为台北大学社会学系。

上一篇下一篇

联系我们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有关家事法苑团队的信息或有法律相关问题咨询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