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纠纷

杨晓林-专业家事律师

当前位置: 首页> 继承纠纷>涉外继承

让学生写遗嘱 死亡教育让生命教育更鲜活

 发布时间:2014-12-15 12:29 浏览量:829

http://www.jx.xinhuanet.com/edu/2014-12/12/c_1113625039.htm

20141212   中国教育报

  原标题:死亡教育让生命教育更鲜活

  让风华正茂的大学生写遗嘱,不要以为这样另类的情节只会在电影、小说中出现,湖北文华学院一位辅导员就把这一幕“搬进”现实,她要求校内110名大一学生每人写一份遗嘱和墓志铭,以此来反思人生,切实规划大学生活。

  在我国,人们通常很忌讳谈论死亡这一“不吉利”的话题,年纪轻轻就立遗嘱、撰写墓志铭的做法,很容易被视为荒诞之举。文华学院这种别具一格的教育方式一经曝光,立刻引起了沸沸扬扬的争论。其实,让学生写遗嘱和墓志铭,并非文华学院首创,此前成都石室中学、广东药学院等均曾开展过“墓志铭教育”。尽管这种教育方式独特且有所成效,但依然引发不少非议和指责。

  写遗嘱和墓志铭,是发达国家和地区流行的“死亡教育”形式,旨在引导人们珍惜生命、珍爱生活。泰戈尔说过,“教育的目的是应当向人类传送生命的气息”。以“死亡教育”来传递热爱生命的理念,这种强烈的对比,能让生命教育显得更鲜活。在西方,美国是“死亡教育”的发源地,“死亡教育”在美国校园的发展程度已达到“与艾滋病教育并列,同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在英国,“死亡和悲哀”等学习项目,帮助学生们学会在各种“非常情况下把握住对情绪的控制力度”。德国院校实施“死的准备教育”,引导人们以坦然的态度面对死神的挑战。相比之下,时至今日,我国学校的“死亡教育”依然处在比较空白的状态。笔者以为,文华学院此次的大胆之举,是在给长期缺失的生命教育“补课”,是值得尊重的教育新尝试。让大学生写遗嘱和墓志铭,关键不在于如何看待死,而是明白如何生,从而激发学生发现生命的真谛、生活的美好,有助于学生重新审视自身的人生规划,确立发展目标。

  不可否认,“死亡教育”有其重要价值。但是,在具体实施中也要审慎进行,一方面要让学生知晓相关知识,解除其神秘性;另一方面则要赋予生命神圣性,教导学生不能草率对待人生。科学的“死亡教育”必然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讲究“点到为止”的策略,在润物细无声中让学生体会到生命存在的价值。尤其需要强调的是,开展“死亡教育”应区分不同群体的接受能力和心理成熟度,既要考虑儿童、青少年和成年人的区别,也要考虑同一群体内部个体的差异。唯有如此,才能加深人们对生命与死亡的认知,并将这种认知转化为珍视生活和学习的动力。

  (作者系河南信阳师范学院教师)

上一篇下一篇

联系我们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有关家事法苑团队的信息或有法律相关问题咨询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