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法规

北京天驰君泰律师事务所“家事法苑”婚姻家事律师团队

当前位置: 首页> 法律法规>地方法院审判意见

反家暴的男性不爷们?

 发布时间:2015-01-26 09:46 浏览量:1184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MjI3NDg2MA==&mid=202944889&idx=2&sn=1b39a785aaad442ac02aff31b82ad319&scene=1&from=groupmessage&isappinstalled=0#rd#userconsent#

2015123  香港凤凰周刊  徐佳

原题为《大陆男性参与性别平等运动》

 “我

曾经是一名家暴受害者,浑身的骨头都是痛的。那时的我会站在窗前想,应该从多少层跳下去比较好呢?”

小静(化名)在20141122日召开的第二届中国白丝带志愿者网络年会上,道出自己的过往,“我亲历了16年家庭暴力生活,身心备受摧残。在2012年,我被确诊为中度抑郁症,一直服用抗抑郁药物。2013年,我得到了一名白丝带志愿者的帮助。也从那时开始,我的生活慢慢重新走向阳光、健康。”小静在201411月彻底不再依靠药物。

帮助小静的白丝带志愿者,是一个名叫俞长模的热线接线员,男性。2012年底,俞长模开始接触“中国白丝带志愿者网络”组织,并成为一名志愿者。与以往由女性团体来主导此类运动不同,这个以“白丝带”命名的团体是中国大陆第一个以“男性参与”为主导、以促进性别平等为目标的民间组织,呼吁男性不应该对加诸女人的暴力保持沉默。其最终目标是终止家庭暴力、性暴力等一切形式的性别暴力。

“要改变现状,迫切需要倡导全社会,包括男性共同努力。男性不应该、也不能够在推进反对家庭暴力的运动中缺席。”中国白丝带志愿者网络召集人方刚说。

迟到20年的中国白丝带

这项由男性发起的“白丝带运动”,始于上世纪90年代。1989126日,就读于蒙特利尔工程学院的25岁男生马克·勒平携带迷你14来福枪进入一间教室,将男性和女性分开,在声称“与女权主义战斗”后对女性进行射击。最终,勒平在枪杀了14名女性、射伤10名女性和4名男性后开枪自杀。勒平在遗书中称,女权主义毁了他的生活。

悲剧发生两年后,三名加拿大男士期望公众能从中反省,发起了号召男性佩戴白丝带的运动,呼吁男性不该对男人加诸女人的暴力保持沉默。如今,白丝带运动已经在全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展开。

中国大陆的首次白丝带活动始于2001年,由中华女子学院教授李明舜发起。此后十余年中,包括全国妇联、一些省市级妇联以及高校都在“38日国际妇女日”或者全球终止针对妇女暴力的“十六日运动”期间举办过一些零散的活动。但在2013年中国白丝带志愿者网络(CWRVN)成立之前,中国从未有以“白丝带”命名、以推动男性参与反对性别暴力的组织出现。

2013年的首届“中国白丝带志愿者网络”年会上,该组织召集人、北京林业大学性与性别研究所所长方刚在年会上倡议:“希望我们所有的人,特别是男人和男孩,能够承诺绝不对她/他人使用暴力,并且不对暴力行为保持沉默。”

为成立“中国白丝带志愿者网络”,方刚已经进行了三年的铺垫。201011月,中国首条“白丝带热线”开通,免费为有暴力倾向和暴力行为的人提供改变行为的辅导,为受暴力伤害者提供咨询服务。

如今的CWRVN除了白丝带热线外,还开办了白丝带在线咨询;组织了青少年时代受家暴者团体辅导小组;以演讲、公共论坛、新媒体推广、报刊专栏、学校教育、心理辅导等方式展开终止性别暴力的工作。该组织已经在北京、秦皇岛、上海、淮南等地开设或筹备开设向性别暴力当事人提供面对面帮助的服务站,在全国拥有300多名志愿者。

在中国,一般认为家庭暴力包括身体暴力、精神暴力和性暴力。根据联合国人口基金“针对妇女的暴力——2010年的事实和数据”显示,根据一项抽样调查,浙江、甘肃和湖南的家庭暴力普遍程度为34.7%。其中,精神暴力最为常见;有25.1%的妇女报告称遭受过精神暴力,10%的妇女遭受过身体暴力,4.1%的女性遭受过性暴力。而另外一项在农村地区进行的调研结果则显示,遭受过至少一种形式的家庭暴力的妇女比例高达64.8%2013年,全国妇联公布“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报告”,显示中国有24 .7%的女性曾在婚姻生活中遭遇到不同形式的家庭暴力。

中国首部“反家庭暴力法”在20141125日正式公开对全社会征求意见。意见明确指出,对家庭暴力行为,任何组织和公民有权劝阻、制止,或向公安机关报案。

此时距1995年“家庭暴力”概念引入中国已走过19年。

男性参与同样重要

小静的故事,远比她在台上的平静叙述更为波涛汹涌。现今已经离异的小静,原本的家庭曾因为家庭暴力破碎不堪。施暴者不仅源于她的丈夫,更来自于她的公公。这位老公公作为一家之主,对家人动不动就打骂,哪怕是家里的孙女,发起脾气来也会抄起手边的板凳砸过去。曾经家庭矛盾升到顶级,老公公和两个儿子拉拉扯扯相约去跳河,“过不下去了”。

帮助小静的白丝带志愿者俞长模,是一名心理咨询师。事实上,早在2013年之前,小静开始向俞长模咨询心理问题,治疗抑郁症。情况的转机来自于俞长模的转变。

2012年底,俞长模开始接触“中国白丝带志愿者网络”组织,并成为一名志愿者。在这个组织中,俞长模开始接受培训,重塑对于社会性别、性别暴力的认知理念。也因此,俞长模转变了对小静的心理疏导手段:原本俞长模更关心小静的抑郁情况,主要针对小静的家庭关系对小静进行心理辅导。

在进入“白丝带”志愿组织后,俞长模将自己的认知也传达给小静:你的丈夫不是生来这样的,而是他被告知应该成长为这样。其实你的丈夫也是痛苦的,在这个以“男权”为主的社会,男人为了成为“必须成为”的“顶梁柱”,背负了很大压力,这种压力可能会转为暴力。同时男人因为认为男性占有支配地位,也认为他必须对女人有控制权,如果有反抗,也有可能诉诸暴力。这不只是一个家庭的问题,而是整个社会都面临的问题。当小静不再纠结“自己的错”或“丈夫的错”时,她的心理情况开始好转。

在第二届中国白丝带志愿者年会结束后,方刚特意向媒体强调,CWRVN的主旨更着重于“男性参与”。国际社会呼吁男性参与促进性别平等的历史由来已久。“男性参与”概念的首次正式提出是在1994年开罗国际人口与发展大会上;次年,在北京世界妇女大会上,《北京宣言》第25条明确呼吁“鼓励男子充分参加所有致力于平等的行动”。2009年,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成立了“联合起来制止针对妇女暴力运动男性领导人网络”,突显对男性参与社会性别平等运动的重视。

“男性参与是国际社会、联合国所倡导的,但是在中国却一直难以推进。”对此,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教授刘兵分析认为:“男性参与推动性别平等,与我们的传统观念有很大冲突,而且很多人不认为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许多男性因为缺少性别观念和意识,所以对此也不热心。但性别平等是两性话题,只有一方努力,尤其是弱势的一方主动来做,是很难做好的。”

方刚也认为,男性在社会体制中掌握着更多的权力,如果能让这些男性先改变,使他们成为支持性别平等、反对性别暴力的参与者,他们可以用自己的权力来支持这项事业。

男性参与热情不高

尽管方刚认为在中国白丝带志愿者网络中找到了同伴,并坚信未来可以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改变目前中国性别暴力的现状,但是作为一家以号召“男性参与”为主旨的民间组织,如何更好地呼吁男性参与的积极性仍然是其面临的难题。

单就中国白丝带志愿者网络而言,在白丝带热线的咨询者中,女性受害者占80%,仅有20%是男性施暴者或受害者通过热线主动咨询求助,而在志愿者队伍中,女性也将近一半。男性参与的热情并不算高。

而参与的男性志愿者,也会受到其他男性的质疑。帮助小静的俞长模,因为致力于反对家庭暴力、推动性别平等活动而经常被自己的男性朋友嘲笑:“一个大老爷们儿,老掺和人家家里的事干什么?老和女人搅和在一起算什么?”

中华女子学院教授李洪涛表示,“我们从1990年代末开始筹建中国反家暴网络,四处推广反对家庭暴力的理念时,遇到的反对很多,一路走来,压力很大”。李洪涛回忆,早期尤其是警察和领导层,是最难被说服的群体。对话中,常有对抗的声音。有警察认为,“家庭暴力是人家家里的私事,外人不要插手。况且,不一定就都是男人的错,没有人会无缘无故打人”;有领导也不认为家暴的起源来自于不平等的性别关系:“男强女弱有什么错?男人就应该阳刚,女人就应该温柔”。

方刚认为,在男权当道的今天,召集男性参与,本身就是一项非常困难的工作,注定要付出相当长时间的努力:“从前我参加推动性别平等的相关会议,现场大部分都是女性,只有几个男性,我还是其中之一。当时我还只是觉得有趣。2014年,我参加在印度召开的全球男性参与联盟第二次论坛,参会者有七八成都是男性。但第二天我回到中国参加一个性别平等会议时,现场包括我在内仍只有两位男性,这一次,我不再觉得有趣了,而是感到非常伤感”。

记者

徐佳

本文刊载于《凤凰周刊》2014年第2期 总第531

上一篇下一篇

联系我们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有关家事法苑团队的信息或有法律相关问题咨询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