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司法公开:太阳里没有黑子
兔年春节前夕,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应勇应邀做客东方网,围绕“打造阳光司法、确保司法公正”等主题与网友进行互动交流。上海法院不断推出的在线诉讼服务平台、庭审全程网络直播、裁判文书附录条文、电子诉讼档案异地查询、法院“微博”等举措,引起了网友们的浓厚兴趣。记者了解到,进一步深刻认识司法公开、深度谋划司法公开、深入开展司法公开,正是上海法院今年的一项重要工作。今年1月,上海法院已经推出着力推进司法公开的实施意见35条,以更好地接受社会各方的监督。
诉前+诉后:
多渠道公开
“我怀孕6个月,先生平时又很忙,本来以为打官司很麻烦,后来得知可以网上立案,这个办法不错,我的立案手续全部在家里上网搞定,这公开透明的程度还真挺高的。”陆女士微笑着赞叹道。
让
记者试着登录上海法院门户网站点击“在线服务”,网页上立即出现了分别以蓝色、橙色为背景的“当事人服务区”、“公众服务区”两大板块,其中,仅“当事人服务区”就细心设计了网上立案审查、网上信访、材料收转、文书送达、办案进度查询、联系法官等菜单。板块下方还专门设计了“中介机构平台”、“诉讼档案查询预约”,俨然是一个足不出户的全天候“服务热线大厅”。
“今年1月到现在,我们已经收到当事人网上申请立案60件。”浦东法院专门负责此项工作的法官孙娇娜粗略统计了一下。而在整个上海市,记者了解到,“在线服务平台”升级后至今,当事人通过该平台实现材料收转457件,联系法官事宜2350件,案件进度查询1736件。当事人何时递送的材料、现在处理到什么程度,相关信息均一目了然。
与此同时,上海各级法院还全面推进了立案接待窗口的“实体建设”:改建立案大厅、公示诉讼收费标准、印制免费诉讼指南、设立电子公告显示屏……真正做到了窗口服务“一次性告知、一条龙服务”。
诉讼之前的公开是一个方面,为了让老百姓“离法院更近”,上海法院还非常注重诉讼程序结束之后的“阳光透明”。不少法院做到“亮身份、亮职务、亮职责”,在立案大厅、执行大厅制作岗位牌,将责任目标、服务承诺一律上墙。
裁判文书的公开也是上海法院大力推进的一项工作。据统计,目前已经有25万余篇生效裁判文书在互联网上可供查阅。而为了让当事人赢得有理,输得服气,上海法院在所有的判决书后面均附以具体的法律条款内容。当事人倘若还有疑虑,还可以拿着判决书到各家法院的“判后释明”窗口,由资深法官就裁判理由作进一步解释说明。
“这个法官说得很好,这下我心里就有数了。”
原来,黄老太的案子法院刚刚判决,她对自己的监护人职责还不是非常明白。“我不识字,今天法官专门给我讲了讲,我就听懂了。”
考虑到诉讼当事人和代理人在案件结束后查阅卷宗资料的需要,上海法院还开通了“远程查阅电子诉讼档案”的服务平台,查阅人只要提供身份证明,即可直接前往就近法院进行“跨院阅卷申请”。
案内+案外:
全方位透明
要让老百姓官司打得明明白白,庭审录音录像、庭审现场直播称得上是最“给力”的办法。
目前,上海各家法院依托相关的信息化技术,已经对各自院内的庭审做到同步录音录像。为了让更多公众“走进法庭”,上海又推出了网络直播庭审、电视栏目“直击”庭审等举措。
“我当时无知,没有意识到这样做的后果,现在非常后悔!”当闵行区法院以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判处周某有期徒刑一年时,被告人席上的周某终于低下了头。
28岁的周某开车不小心将骑电动车的陈某撞成重伤,事发后,周某非但不肯赔钱,还玩起了人间蒸发。法院为增强执行威慑力,通过电视、网络全程直播了这起拒执案的庭审。
视频传输技术让法庭的空间得以无限延伸,对周某案的审理成了一堂生动直观的普法课程。
上海法院选择直播的案件,主要突出民生类、社会关注度高的案件和具有一定法制教育意义的案件。据统计,仅2010年,上海各法院庭审直播的案件数就达336起,涉及刑事、民事、行政各种类型。
网络直播之外,上海法院还和上海互动电视合作进行庭审直播。该平台的点播、回放等功能使庭审公开的效应进一步得到延伸。截至目前已经有60余个案件的庭审实况在电视台播出。
案件审理公开,案件执行也同样公开。
浦东新区区人大代表倪柏青曾经参加了一次令他难忘的执行听证。
2010年12月,浦东法院执行局会同民事法官共同对一起棘手的债务纠纷执行案进行“把脉”,同时还邀请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及双方当事人单位领导参加听证会,对案件事实的认定进行公开而全面的听证。“被邀请的人员来自不同领域,代表性强,而且都有良好的专业素养,这种听证会有着专业+代表+监督的特点,既公平又公正,大家都看得见。”倪柏青说。
不仅案内讲公开,对于案件审理之外的审计、评估、拍卖等工作,上海法院也做到了最大程度的公开透明。
经过广泛调研,上海高院专门组成由政府主管部门及行业协会负责人、廉政监督员、咨询专家、大专院校教师、相关审判庭法官以及资深律师共同参加的司法委托拍卖工作评审小组,严格筛选相关机构。各级法院的司法拍卖委托、管理职能统一归高院负责。哪一家公司,拿到哪一笔业务,一切都在众目睽睽之下由电脑随机确定。
网上+网下:
立体化沟通
司法公开做得实不实,关键看它在多大限度上让不同阶层、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普通民众理解法律、了解法律、支持法律。
10月恰好是最高人民法院确定的司法公开宣传月,上海法院选择此时开通微博,就是要用实际行动进一步强化公开的决心和效果。
据统计,短短4个多月时间内,上海法院在微博上共发了3338篇短小精悍的信息,内容包括法院工作、案例说法、法院人物、图片新闻和直播预告等。微博的“人气”也不断聚拢,至今已有3262名“粉丝”参与“围观”。
“粉丝”中,也有希望解决问题的。
经查,该名网友实际是浦东法院一执行案件的当事人曹某。法院在当日即与曹某联系,并在微博上进行了回复。一个多月后,曹某再次频繁发帖。微博管理员立即联系执行部门,并将法院的面谈时间在微博上告知了曹某,经多次沟通,事情终于顺利解决。
浦东法院处理的是一桩棘手的投诉,黄浦法院的微博则热热闹闹地搞起了向网友赠书的活动。参与活动的100名网友免费获赠该院编写的《旅游纠纷案例精析》一书,对此网友大呼惊喜。
一个微博平台,成了上海法院与社会联系的一条“温暖纽带”。
一个“袁月全信箱”,则成为公众与法官沟通的一条便捷渠道。
拥有“中国十大法制人物”、“全国模范法官”等荣誉称号的袁月全是上海法官队伍的优秀代表。近年来,以她的名字命名的“信箱”在上海越来越为公众所熟知。但凡法律咨询、案件解析等与法院工作相关的问题和建议等,都可以通过“袁月全信箱”获得全面周到的解答。据统计,仅去年全市法院就通过“袁月全信箱”为公众答疑解惑3416人次。
不过,要说市民对“阳光司法”最直观的感受,还是来自上海法院举行的“公众开放日”等活动。
据介绍,去年上海各家法院都组织了不同内容、不同规模的开放活动。而今年,上海更是提出了每家法院每季度举行一次“公众开放日”的工作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