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纠纷

杨晓林-专业家事律师

当前位置: 首页> 继承纠纷>法定继承

法院认定房子属于姐姐 妹妹以实际居住为由拒迁 执行人性化 换房系住亲情纽带

 发布时间:2011-08-22 17:18 浏览量:423

2011316   B03:案件写真   稿件来源:上海法治报   作者:丁孙莹

 

在执行时仍要保证被执行人 “有家可回”。

□法治报记者 丁孙莹

 

    “我的户籍在房子里,所以房子是我的”; “母亲协议里写明房子留给我了,所以你必须搬出去”; “但我是房子的实际居住人,我不能搬”……

 

    近年来,因为一套房子, “亲人”变 “敌人”的故事已经太多。日前,卢湾区法院执行法官又遇到了这样的难题。姐姐说房子是母亲留给自己的,要求妹妹、妹夫迁出房屋。但妹妹、妹夫坚持认为自己无处可居, “坚守”在母亲的老房子里不肯离去。

 

    虽然法院一纸判决认定房子属于姐姐,但如何执行才能不伤感情又添上几分和气呢?为此,卢湾区人民法院的执行法官们想出了 “换房”一招,让姐姐为妹妹、妹夫付上5年的房租,帮助他们一起度过 “过渡期”。

 

一张“公告”反复催促被执行人

 

    “本院已于2010210向被执行人发出执行通知书,被执行人应当于2010222之前迁出卢湾区一所房屋内,但被执行人拒不履行……”在被执行人庄垠所居住的屋子门上,卢湾区法院的执行法官一脸严肃地贴上“上海市卢湾区人民法院公告”。已有好几次,执行法官们到被执行人家,却扑了个空,于是一次次贴上 “公告”,反复提醒被执行人尽早迁出房屋内。

 

    记者在 “公告”上看到,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226条的规定,法院责令被执行人庄垠于20101115之前迁出,逾期不迁,法院将强制执行。”

 

    至今,被执行人仍未迁出房屋,法院也曾于去年127日下午抵达现场进行了强制执行,并告知当地派出所、街道办事处有关执行的情况,并请社区民警以及地区组织派员到现场协助执行。然而,执行始终没能成功,由于被执行人情绪激动,执行人员果断决定撤离现场。

 

    “我们会密切关注对象,也会尽力劝服,希望他能配合法院的工作。”在社区居委会内,相关负责人表示已经了解情况,并向法官作出解释,表示会尽力做好法院的辅助工作,帮助开导被执行人,促使法院开展执行工作。

 

一纸“协议”难断姐妹之间家务事

 

    被执行人庄垠究竟是什么原因不肯搬走呢?

 

    在庄垠的心中,现在他所居住的房屋就是她的 “家”,没有人可以让他走,也没有人有理由让他离开。

 

    事情要追溯到1997年,当时庄垠从外地回沪,户口便迁入了丈母娘曹敏的家中。而当时她的妻子,以及妻子的姐姐刘琼的户口均已经在母亲的房中。其实,房屋原来的主人是庄垠的丈母娘曹敏,如今曹敏已经去世,庄垠实际居住在房屋内

 

    10多年过去了,本来以为可以一直在这套老房子里安享晚年,但姐姐刘琼却将妹妹和妹夫共同告上法院,理由是母亲曾经留下一份 “协议书”,而这份协议书庄垠以及妻子刘丽手上也各有一份。

 

    原来, 19979月,曹敏与有关部门签订了 《公有住房买卖合同》,成为该套房屋的权利人。到了19988月,她与子女签订协议书,约定:曹敏随姐姐刘丽共同生活,共同生活期间一切费用都由刘丽承担,如果曹敏与刘丽共同生活度过余生,那么该套房屋产权就归刘丽所有。刘琼、庄垠现已经回沪,待退休以后可迁入该套房屋户口一人,刘琼在沪已购到房屋或有条件可迁入他处的,则将户口迁出,必须迁出户口的为迁入户口之日起3年左右。

 

    为此,姐姐刘丽认为,她是该套房屋的权利人,并且妹妹、妹夫在上海已经有住房,却自20024月份擅自占据了涉诉房屋。

 

    而妹夫庄垠则辩称,房屋并非刘丽所有,且自己的户籍就在房屋内并实际居住,但刘丽的户籍却不在涉诉房屋内,且在本市他处居住,因此不同意迁出。

 

一个“换房”方案欲牵住姐妹两头情

 

    房子是谁的,是看户籍,还是看实际居住?

 

    卢湾区法院法官审理后认为,曹敏及其子女于19988月签订的协议书为签约人的真实意思表示,并且符合法律的规定,合法有效。虽然刘琼、庄垠认为协议的内容已经被更改,但未能提供证据予以证明,所以法院无法采信。

 

    法院认为,根据协议书的约定,刘丽有权利要求庄垠等人迁出涉诉的房屋,介于庄垠并没有其他实际居住的地方,法院可以考虑给予其一定的迁出期限。因此,卢湾区法院一审判决庄垠等人在判决生效30日内迁出涉诉房屋。此后,庄垠及其妻子不服判决,上诉至中级法院,中级法院审理后维持了原判。

 

    执行申请人坚决要求被执行人迁出房屋内,但被执行人又表示确实有实际困难,无法迁出,执行几度陷入困境。

 

    为了能够更好的缓解双方的矛盾,并考虑到刘丽、刘琼仍是姐妹关系,法官希望双方不能因为一套房子断了亲情,于是组织双方积极开展思想工作:一方面,法官希望刘丽能够放宽迁出的时间,并酌情为妹妹和妹夫考虑;另一方面,法官也劝说庄垠能够理解刘丽,并且根据判决早点为自己寻找方法,并表示法院一定会帮助庄垠度过难关。

 

    最终,在法官的耐心劝解下,刘丽表示愿意拿出钱款为庄垠租下一套房屋,并支付5年的租金,通过 “换房”牵住亲情。 (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专家点评

 

必须保证被执行人有家可回

 

    “正是考虑到被执行人的实际困难,所以我们还是希望为他找回一个家。”

 

    承办此案的执行法官告诉记者,为了能够使案件顺利执行,法官想了很多方法,也征求了街道、派出所等相关方面的意见,并为被执行人寻找房源,希望能够让被执行人不会因为法院执行 “无家可归”,仍能 “有家可回”。

 

    不仅如此,考虑到申请人与被执行人之间系亲属,法官以此为突破口,在调解的过程中,尽量让双方都能考虑到亲情的因素,各退一步,多为对方着想。

 

    华东政法大学民事诉讼法专家武建胜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法院的做法属于“执行调解”,通过 “换房”让执行能够顺利执行。

 

    “法院提出方法,然后征求双方当事人的同意。”武建胜教授认为,这是法院积极采取执行的一种方法。

 

    武建胜同时指出,不管此种执行的方法最终是否成功,但 “强制执行”的背后是保证被执行人能够有一个居住的地方,保障被执行人的最基本生存权, “绝不能因为要执行就让被执行人睡在马路上”。

上一篇下一篇

联系我们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有关家事法苑团队的信息或有法律相关问题咨询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