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建梅:心怀希望 为公益前行
2014年12月24日 中国妇女报 周文
谈及不久前被最高人民法院发回重审的四川李彦杀夫一案,她颇感欣慰,作为该案死刑复核期间李彦的代理人,她了解到李彦遭受家暴的太多不幸;说起上周去甘肃某法院参加庭审,面对遍体鳞伤的女性受害人,施暴方居然全程微笑,她又着实气愤……郭建梅,中国第一位专职从事妇女权益保护事业的公益律师,她的喜怒哀乐早已与众多弱势女人的命运连在了一起。
12月9日,一个寒冷的冬日,郭建梅在北京众泽妇女法律咨询服务中心接受记者专访,细数从事公益律师的点点滴滴。
许多人知道郭建梅源于2009年的一则公益广告。广告中,她为大家普及了一个名词——“公益律师”。实际上,广告语“公益律师这条路不好走,我却走了12年……”正是郭建梅的真实生活写照。
1960年,郭建梅出生在河南滑县一个贫穷的村子,男尊女卑的思想,让她对农村女性这一弱势群体有着深厚的感情。
199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律系、时任《中国律师》杂志社主编助理的郭建梅作为记者参加了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与各国女律师的交流中,她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三个月后,她辞去公职,与几位北京大学的老师一起,创办了我国第一家专门为妇女提供法律援助的公益性民间组织——北京大学法学院妇女法律研究与服务中心,开启了她的公益律师之路。
郭建梅至今清晰记得她代理的第一个公益诉讼案件。她的援助对象是一位来自江苏的母亲,她儿子被人打死,她四处奔走求助,其间,自己因车祸摘除了一个眼球。这位女性找到郭建梅的时候,眼睛已经发炎流脓,浑身散发着臭气。“我当时很震惊,同意帮她打官司。”郭建梅说。然而,案子败诉了,当那位无助的母亲问她“你不是说我们能赢吗?”的时候,郭建梅失声痛哭。
彼时,公益诉讼在中国只是初露端倪。中心成立之初,由于帮助对象都是弱势群体,再加上经验不足、取证困难等因素,郭建梅他们接连败诉。一年后,4名专职律师走了两个,而郭建梅坚持了下来。她始终认为,正义一定会获得成功。
前些年,农村妇女土地权益保障是个大难题。按照某些地方的惯例,农村出嫁的女人原来所在的村不保留其土地份额,在夫家也得不到夫家所在村的土地。在办理这类案件时,郭建梅和同事常常遭到“出嫁女”所在村子的极大阻挠,办案难度极大。“一次为妇女争取土地权益时,一群男人手拿棍棒要来打我们”,郭建梅回忆说,“但最后,他们在我们坚定的目光下不由自主地扔掉手里的棍棒。那时,我明白我们是不可战胜的,因为我们从事的是正义的事业,而正义是不可战胜的。”
事实也是如此。2007年,她为内蒙古呼伦贝尔市的28名“出嫁女”讨回了总计九千多万元的土地补偿金……2007年,郭建梅成功地为广东惠州三十多位农村“出嫁女”争取到每人几十万元土地补偿金……
在不断的摸索中,郭建梅和她的团队确定了自己的方向。个人能力总是有限,她们开始选择接有代表性和普遍意义的案子,希望通过案子推动立法,惠及更大的人群。
她们打《妇女权益保障法》修正案通过后的京城第一起性骚扰案,推动社会和公众对《妇女权益保障法》修正案的认识;她们打劳动争议纠纷案,倡导男女平等就业权;此外,她们还打了职场性别歧视、妇女劳动权益、针对妇女的暴力、外来女工权益等等涉及妇女权益的重点和难点领域的案件,并通过多种形式进行立法倡导,大大扩展了受益人群。
在郭建梅与同仁们的巨大努力下,公益律师这一队伍也在不断壮大。2007年,中心建立起了“中国公益律师网络”,目前已吸引全国几十家律师事务所及近600名律师加入,在全国各地为弱势妇女提供法律援助。
2010年4月,“中心”从原来挂靠在北京大学名下的机构转变为独立法人的“北京众泽妇女法律咨询服务中心”,郭建梅将它简称为“众泽”,意为“惠泽大众”。她说:“为妇女维权,我想干到干不动的时候为止。”
郭建梅有一个让人羡慕的家庭,丈夫刘震云名声赫赫,对她总是十分支持。没有经济压力的她本不用如此拼命,已是政府高官或者高收入商业律师的大学同学也总是劝她“别太傻”,然而她却乐于拿着每月6000多元的工资,用她的话说:“这种精神上的东西会让人变得强大、坚韧,这才是最有意义的人生。”在她的心里,那些弱势女人的笑容和她们一定要让她带回北京的一两只鸡和几个大馍,才是最珍贵的礼物。
谈及未来,她说95世妇会像一颗火种,点燃了她的人生。明年正值95世妇会20周年会,她希望世妇会的精神能够在更大的范围传递,妇女权利更加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