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上互联网可查案件办理情况
本报记者 周鑫
凡是由公安机关办理案件的受害人及其近亲属、委托人、报案人等,都可以随时通过互联网、电子信息屏、固定电话、来访等4种方式,查询相关案件的主要进展。昨天市公安局透露,据统计,自7月1日全面推行至12月13日,全局共接报刑事行政案件3.3万余件,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警务秘密等不宜公开的个别案件外,已全部通过市公安局立案公开查询系统向社会公开。
互联网上查询案情
西城公安分局西外派出所的接待大厅里,一台蓝色的“警务公开查询机”立在门边,市民王女士正通过查询机进入“市公安局立案公开查询系统”,输入自己的身份证号码和在报案时由系统自动生成的密码后,查询了案件的办理情况。这是记者不久前在西外派出所看到的一幕。据西外派出所所长葛树华介绍,这样的查询机在全市所有派出所已全部配备,无论查询人员要查询的案件归属哪个派出所管辖,只要登录任意一台查询机都可以查询到结果。同时,案件查询还可以通过互联网来实现。
此外,接待来访和热线电话两项查询方式仍然保留,热线电话在市公安局所有承担执法办案的所、队已全部配齐,24小时开通,凡是接受市民查询、对查询内容进行答复的电话均将被同步录音。据了解,这些录音电话都与各公安分局的督察部门相连,督察可以同步接听或对查询、答复情况进行抽查,随时监督民警立案公开情况。
查询密码确保隐私
警方表示,网上公开的内容只有当事人通过自己设置的查询密码才能看到,网上不公开详细案情。警方专门研制了接驳互联网的系统,并有一整套严格的保密管理规定,以保护当事人的隐私权。
据介绍,在民警使用的电脑上同时安装了专门的程序。这是一份详细的表格,包括报案人姓名、简单案情等,民警在按规定将案情录入警方系统后,只需简单操作即可生成可公开的内容,进而实现立案公开。地址、姓名等信息只需录入一次,当需要再填写时系统就会自动生成。填写完表格后,通过内部网络提交,派出所领导会对公开内容进行进一步的审核。案件公开后,民警可以看到当事人给自己的留言,以及对民警的评价等,还可以通过系统与当事人互动交流。
警方要求,除了案情复杂需特殊甄别,或法律规定的特殊情况外,对于一般治安纠纷、案件和刑事案件,在规定时限内要实现从接报案到上网互动。实行立案公开后,民警进行完笔录等法定程序,需要征求当事人意见,若当事人同意公开,可以设置自己的查询密码;若当事人不同意公开,只需在笔录上注明、签字。当事人如需查询案件办理进程,可以通过互联网登录专门的网络平台,输入身份证信息和查询密码;同时,在每个派出所里还设有专用的查询设备,通过触摸屏输入相关信息,也可以查询到案件办理情况。
能公开的全部公开
据市公安局执法规范化工作组负责人介绍,北京警方此次推行的立案公开将依法能公开的全部内容进行公开,凡是刑事、治安案件中不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警务秘密等不宜公开的情形外,其余案件全部公开。公开的内容包括主办民警的姓名、警号,24小时咨询电话,以及案件是否受理、是否立案、嫌疑人是否处理、涉案财物追损情况,以及法律要求告知的办案阶段结果等,但具体案情并不在公开的范围内。
“为了方便老百姓记忆,我们的这项工作被叫做‘立案公开’,事实上它是以刑事、治安案件的受理立案为节点,对案件全流程的公开,准确地说应该是‘推行立案公开深化警务公开’”,该负责人说。
记者了解到,民警在接报警的过程中都会向事主发放一份统一印制的《权利义务告知书》,其中对其享有的查询案件信息的权利、查询的方法等进行了详细说明,同时也明确告知其有对案件信息保密的义务,不能外泄相关信息影响他人的权利或案件的办理。在了解了立案公开的具体情况后,刑事、治安案件的受害人及家属、委托人就可以作出是否需要进行查询的决定。
市公安局执法规范化工作组负责人告诉记者,试点过程中,警方只是将当事人同意公开的案件发布到网上公开,但全面推行后,要求基层办案单位所有能公开的案件要全部进行公开。这样做,一方面对民警的办案工作是个监督,而对于报案时未提出查询要求的市民,如果其在办案过程中改变主意,还可以利用已生成的密码登录查询,这是对市民知情权最大程度的保护。
办案完整过程 互联网上公开
立案公开的推行,对市民来说无疑增加了便利,对民警却在一定意义上意味着压力。原来派出所可以“关起门”办案,只要符合内部工作规范,不超办案时限就可以。立案公开后,要求民警办案的每一步都要录入执法办案系统,并随时向当事人汇报案件进展,将民警的工作时刻置于市民监督之下。
据丰盛派出所所长马琳介绍,起初很多对电脑不是很熟悉的民警都感觉压力大,可民警慢慢掌握了办案系统的操作后,也逐步感受到了信息化的便利。市公安局开发的执法办案系统整合了各个警种的各个办案系统,从110受理、立案到最后的移送、起送等整个流程,全部进行网上审批、网上办理、网上监督,同时按照要求对应该公开的内容发布至互联网,供市民查询。这样不仅简化了案件办理的流程,节约了办案成本,同时通过公开信息,让市民能清楚了解警方工作,一方面避免产生“我的案子没人管”、“民警不负责任”等误解;另一方面,也不断提升执法规范化水平。
记者注意到,在立案公开查询系统内还专门设置了市民评价系统,以便市民对民警出警是否及时、处警是否公正、是否文明、是否出具《接处警回执单》等工作情况进行评价。这个评价结果,以及立案公开工作的整体情况今后还将被计入考核之内。
执法规范化工作组负责人说,立案公开虽然不是法律的强制性要求,但北京公安系统已将其作为办案工作的必经程序,并纳入到执法办案的监督中,以保障市民知情权。目前,全体民警都在接受培训,完全运行顺畅还需要一个磨合和完善的过程。从目前情况看,80%以上的市民对效果表示满意。
此举全国首创
据市公安局执法办案平台系统统计,自7月1日立案公开全面推行至12月13日,全局共接报刑事行政案件3.3万余件,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警务秘密等不宜公开的个别案件外,已全部通过立案公开查询系统公开。截至11月底,市局110投诉台受理市民投诉同比下降52.8%。
“立案公开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破解公安工作难题的迫切需要”。 市委常委、公安局局长傅政华指出,深化警务公开,核心是立案公开,即把从案件接报、受立案到办案各阶段,包括采取强制措施、受理情况、立破案情况、最终处理结果等情况向市民主动公开。这样全面主动的公开在首都警务工作历史上是第一次,在全国也没有先例。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朱旭东认为,在一定程度上,立案公开是公安机关的一种“自我革命”。通过对警察办案权的分析、分解与分配,让公众能直接监督警察权力的运行状态,这无疑开辟了一条权力监督的新途径,提供了一个警方与社会双向互动的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