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纠纷

杨晓林--北京家事法方向专业律师

当前位置: 首页> 离婚纠纷>诉讼离婚

不堪冷暴力妻子终结无性婚姻

 发布时间:2011-03-07 15:16 浏览量:749

不堪冷暴力妻子终结无性婚姻

本报记者袁婷发布时间:2009062214:25

夫妻婚后10年没有性生活,妻子称自己枉为人妻,成了丈夫的保姆,是家庭冷暴力的受害者;丈夫称他们之间有过口头协议,对方是答应了的。冷暴力不是单方造成的。专家称,目前“冷暴力”于法无据。

61,郑霞向北京市海淀区法院呈递了她的上诉状,几天前她接到海淀法院作出的离婚判决书,法院没有认定她丈夫张镇对她实施了家庭冷暴力,张镇并不是婚姻的过错方。郑霞不服。她和张镇结婚10年来,张镇时常辱骂她,并始终拒绝和她过真正的夫妻生活。在这起离婚案件二审审理前,郑霞和张镇分别对《民主与法制时报》记者讲述了他们的故事。

妻子:我更像是他的保姆

我和张镇结婚10年了,但我至今仍然是处女。结婚前我们倒有过一次不完全的性接触,结婚后反而完全没有夫妻生活。刚结婚的时候,我的确怀疑过张镇,但据我观察,他在外面没有女人,他生理方面也没有问题。每天晚上我们俩分别住在里屋和外屋,如果碰到有邻居来,我们就赶快把床被搬到一起,怕别人知道真相。

婚前,是我追求他的,不知道这和我们现在闹到这地步有没有关系。

我生在内蒙古农村,从小和母亲、外公外婆一起生活,家境不好。上高中以前,我的生活比较平稳,我虽然头脑不算聪明,但我坚持上学。上高中后,外公外婆先后去世,只剩下我和母亲相依为命,不久母亲也生病去世了,我顿时成了孤儿。我在世上没了亲人。母亲去世后,我卖了家乡的房子,到呼和浩特市读自考,在那里,我认识了后来成为我丈夫的张镇。

在学校,我孤零零一个人,很想早点结婚有自己的家庭。我开始恋爱,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认识了男朋友的朋友张镇,我觉得自己一下子被他吸引了。他个子高高的,看上去健康帅气。我开始偷偷留意他。张镇很爱学习,周末其他同学出去玩,他却抱着书去图书馆。我当时想,这个人以后一定有出息,嫁给这样的人不会错。我决定和张镇在一起,我和男朋友分手,主动追求张镇。张镇一开始不喜欢我,但我一直追他,慢慢地他就接受我了。

我们恋爱3年,在1999年国庆节前在北京领了结婚证。

恋爱时,张镇对我说话也会显得不耐烦,但我没觉得不正常,毕竟很多事情我不懂,他说得对。

可能我真的有些笨手笨脚吧,时常做错事情,张镇总骂我是弱智。有一年春节前我去火车站排队给他买回家的车票,排了好几个小时轮到我,窗口售票员说那趟火车是后半夜发车,问我是否要。我一下子没了主意,离开窗口给张镇打电话。他在电话里骂我是白痴:春运时有票就不错了,还考虑什么时间!

我赶快再去窗口买,但票已经售完了。我再给张镇打电话,他知道之后非常生气,赶到火车站,看到真的没有挽回余地,他当时就踢了我一下。

刚结婚时,我们住在平房里,条件不好。但张镇心气高,爱干净,抱怨住的地方不好,对我说话也没好气。当时我没有工作,我们的生活全靠张镇的工资。他很节俭,自己从不乱花钱,他每天给我几块钱去买日用品,我也不敢提出给自己买些东西,怕他骂我不会过。我穿的衣服都从服装批发市场的小摊上买,30块钱一条牛仔裤能穿好几年,用的护肤霜是超市里最便宜的。我当时并不觉得委屈,我也想早点攒钱买一套张镇喜欢的房子。

家务事都是我做,张镇吃完饭推开碗就去忙自己的事。有个细节,张镇不习惯去公厕,我特意买了便盆,他如厕后我再去倒。

我有时候想,我不像是他的妻子,更像是他的保姆。

妻子:侵犯了我的同居权和生育权

2002年我在一家小公司找到外勤会计的工作,每月收入600元,我把钱都交给张镇。但工作并没有使我和张镇的关系变好,他晚上很晚才回家,我问他原因,他说看到我就感到心烦,和我没有共同语言。有时候我和他说话,他嫌烦,我吓得把想说的话都咽回去。

2004年国庆节前夕的一天,我在家里边看电视边做鱼,张镇回家,也许嫌我弄得太脏,他骂了我两句,我和他吵起来。那天我们俩动手了,我拿菜刀吓唬他,他打肿了我的眼角。我报了警。这件事之后,我离家出走,和另外两个女孩合租房子在外面住了3个月。

3个月中,我和张镇联系过,我提出离婚,张镇不同意。我那时也觉得我们感情还不至于破裂,所以谈了几次,我又回到家。这次回家,我将我的单人床从外屋搬到里屋,我们不是因为吵架才分居,我们是从结婚开始就各住各的单人床。这个事情说起来我难以启齿。

2004年吵架和好之后,我们把床搬到一起凑成双人床,但我和张镇仍然什么也没发生。

我喜欢小孩,结婚后一直想生个孩子,但因为我和张镇没有性生活,所以我只好养小动物。

结婚后我无数次问过张镇为什么拒绝我,他说我们住的条件不许可,等到我们买了房子,我们也会像其他夫妻一样。

2006年我们终于贷款买了套房子,除了积蓄,当时张镇贷款20万元。2007年因为装修房子,我辞去了工作,当时我真的以为有了新的希望。

张镇每年春节都要回家乡陪父母,他不带我去,我每年春节都一个人在平房里。实际上我结婚后从没有见过张镇的父母,张镇说我们结婚太匆忙,他父母年纪大不能一下子告诉他们。

20085月,张镇的父母路过北京,我满以为张镇会趁这个机会介绍我给他父母。但在他父母来之前一个星期,张镇劝我去我同学家借住几天。他说,他父亲心脏不好,如果突然见到我,怕老人承受不了。我非常难过,但他一边哄我,一边训我,我拗不过他。走之前,我哭着做了大扫除,把我用的东西都藏起来。

我到同学家借住没几天,同学的爱人病愈出院,我怕影响他们,就和张镇说要回家住。那时张镇的父母没离京,张镇不让我回家,他就在我们家附近的一个旅馆里给我开了个房间。每天的住宿费是138元,我听说住宿费那么贵,连晚饭都不舍得吃,我住了12天,吃了12天的包子。

我公婆离京后,我还是回家了,但我心已经彻底凉了。张镇原来答应我买了房子之后,就正式介绍我,和我过正常的夫妻生活,但他都食言了。我和他吵、闹,我说我都35岁了,我想当真正的女人,我想当母亲。他回答说,你已经够弱智,难道还要再生一个小弱智吗?

我知道张镇认为我配不上他,他可能从来没有爱过我,以后也不会爱我。我最先把我的遭遇告诉我的网友,他们鼓励我找专业人士帮助。我后来找过妇联、心理咨询师和电视台心理访谈栏目,对方都提出帮我丈夫做心理辅导,但张镇拒绝了。他对心理咨询师说:我们俩关系很好。

我向张镇提出离婚,他同意,但因为房子的分配问题我们协商不了,我只好去起诉。

我总觉得这10年婚姻我很委屈.后来通过朋友帮忙,我找到北京大学法学院妇女法律研究与服务中心,我才知道“家庭冷暴力”的说法。我在起诉状里提出我是家庭冷暴力的受害者,我丈夫侵犯了我的同居权和生育权。但一审法院没有认定我丈夫实施了家庭冷暴力,我从律师那里得知,法院认定家庭冷暴力有一定难度。我仍然决定上诉。有人问过我的未来,我觉得一切都空落落的。

丈夫:冷暴力是单方面的吗

她表现得像是一个弱者,在思维惯性里,她是一个弱者,但一个家庭的事情,除了夫妻两个人谁能说清楚。退一万步讲,即使有家庭冷暴力,那就是单方面促成的吗?自称受害的一方就一定没有给对方精神折磨吗?

郑霞是孤儿,我和她认识的时候就知道她的身世。当时她想和我结婚,我觉得她可怜,我想,她离开学校后连一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就和她结婚了。结婚后,我和她没有发生过真正的夫妻关系,至于这里面的原因,我和她协商过,包括我们不要孩子的事情,她是同意了的,我们有过口头协议。我不想对公众说,这是我的私生活,我不需要对外人说这些。

2004年我们闹过一次离婚,当时也闹得满城风雨,后来我们和好了。她到我的单位找领导,表现得像一个弱者。但一个家庭的事情,除了夫妻两个人,谁能说清楚呢。你能想象我的感受吗?一个人在家庭里的一些事情都被抖落出来了,还是在单位的领导同事面前,她这样做给我造成很大困扰。

这次也是这样,她从去年年底就在网上发帖子,还请律师召开了家庭冷暴力研讨会。这也给我很大精神压力,也许这就是她想要的。她利用这点来达到她的目的,我不知道到底谁才是弱者。

离婚本来已经让人精神受刺激,她的做法更让我感到了极大的压力。这算不算是精神折磨?算不算是冷暴力?

我们俩后来没什么共同语言,沟通不好,她说我这是在实施家庭冷暴力。我不知道法律上怎么来解释这个词,但我想,夫妻之间是互动的,冷暴力就是单方面造成的吗?一方感觉精神上痛苦,就一定是另一方在实施冷暴力吗?

我不想对于她说的婚姻细节做解释,这是两个人之间的私事,外人不必知道。我向法院解释了我的看法,总不能夫妻之间有些争吵,吵架时说些狠话,一旦要离婚就都要认定是冷暴力。从判决上看,法院也没有认定存在家庭冷暴力,我相信法院的判决是公正的。

我和她的争议还包括房产分配,房屋估价55万元,我同意给她30万元,让她居住到2011年。听说她不服判决,如果要上诉审理,我听从法院的安排。我只想说,我希望离婚的事情早点过去,我已经身心疲惫了。

专家:家庭冷暴力难判定

郑霞离婚案一审的代理律师、北京大学法学院妇女法律研究与服务中心律师张荆认为,张镇在婚姻中实施了家庭冷暴力是过错方,郑霞作为受害方,应该在离婚财产分配时获得补偿。

张荆说,郑霞的婚姻关系里,她首先是被侵权的一方,这个“权”就是配偶权。配偶权既是权利也是义务,表现在与对方同居的义务,包括夫妻间的性生活、相互扶助等权利。郑霞有着长达10年的婚姻关系,但丈夫从未对她尽过包括性义务在内的同居义务,使两人维持的婚姻有名无实,妻子的同居权受到严重侵害。与同居权紧密关联的是生育权,由于被告不履行同居义务,使原告在生育权上也受到了侵害。

侵权引出的另一个问题是家庭冷暴力,虽然这个问题日益引起社会学者关注,但我国目前司法实践中却对家庭冷暴力难以认定。婚姻法学专家马忆南教授解释说,冷暴力是相对于家庭暴力而衍生的概念,目前我国的婚姻法中没有对“冷暴力”明文立法。

家庭暴力是指行为人以殴打、捆绑、残害、强行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其他手段,给其家庭成员的身体、精神等方面造成一定伤害后果的行为。也就是说,家庭暴力是一种“作为”形式,但冷暴力是言辞侮辱、拒绝同居、经济控制等伤害家庭成员的精神暴力行为,是“不作为”形式,因此法院难以从法理上认定这属于家庭暴力范畴。

没有明文立法的另一个影响是家庭冷暴力很难取证。张荆律师说,家庭暴力通常表现为身体伤害,可以通过法医鉴定取证,但冷暴力表现为精神伤害,这非常难以证明。而郑霞的案子正是败在取证问题上,一审法院认为依据现有证据,无法确认张镇的行为构成家庭暴力,也无法确认其侵犯郑霞的同居权、生育权。张律师认为,在立法尚未将家庭冷暴力纳入“家庭暴力”范围时,法院认定“冷暴力”是极其需要勇气的,因此原告胜诉的案例也是少之又少。(文中郑霞、张镇为化名)

上一篇下一篇

联系我们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有关家事法苑团队的信息或有法律相关问题咨询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