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纠纷

杨晓林--北京家事法方向专业律师

当前位置: 首页> 离婚纠纷>诉讼离婚

定单假 社保假 结婚也是假 房产销售员披露售房黑幕

 发布时间:2011-08-02 09:47 浏览量:1584419269

浙江法制报 2011年3月15 本报记者 陈锦 余春红

房子,无疑是普通人一辈子最大的一笔消费支出。

然而,房产销售却是“玄机”重重,一些房产商总是使出各种法子,让房子一直处于“热销”状态,让房价一直往上攀升,让消费者如同雾里看花。

热销背后有什么见不得光的秘密?

昨天,有着多年房产销售从业经历的徐艳美(化名)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向记者披露了假定单、假社保、假结婚三种房产销售乱象。

浙江聚点律师事务所律师胡勇军对徐艳美所披露的房产销售乱象,一一从法律角度进行了解剖,提醒消费者擦亮眼睛,切勿被“热销”冲昏头,更不要被某些销售人员提供的所谓的“方便”所蒙蔽。

乱象一 请“托”下“定单”,营造气氛

不少买房者在下单前都会到意向楼盘的售楼处转转,看看该楼盘的销售情况如何。有些售楼处顾客盈门,不时有人付定金下定单,非常热闹。不过买房者此时看到的未必是真实情况。

 

  “有些客户可能是房产公司聘请的‘托’,假装现场下单,制造楼盘热销的假象,误导你买房。”徐艳美说,2008年,她就曾发现公司老板花了几百元聘请了一个“托”,“潜伏”在看房团队伍中。

老板当时给了“托”2万元现金。在看房过程中,“托”不时称赞楼盘的户型设计合理、施工质量好。当有一些看房者表示认同他的想法时,这个“托”便爽快地拿出2万元,当场定购了一套房子。其他看房者见此情形,也开始流露出购买的意愿。

徐艳美说,当时房产销售公司也会开一张收据给“托”。但是公司不会将这笔钱做入财务账目中,收据不久后也会被声明作废。

律师视点:

“房托”并非真正购房者,他们目的是让真正购房者降低合同要求,放松警惕和放弃再度选择,在仓促中“抢先”购房。

一旦发生房产买卖合同纠纷,购房者会因缺少诸多权利的明确约定,而导致权利无法救济,从而蒙受巨大损失。“房托”行为实为恶意欺诈行为,但因其调查取证较难,购房者在损失发生后,合法权利难以实际维护。所以购房者不要被表象、假象所迷惑。

乱象二 办假社保证明,违规售房

杭州去年10月份出台的楼市调控细则明确规定:对非杭州市居民在杭州购买商品住房申请贷款的,应提供从申请之日起算的前2年内在杭州累计缴纳1年以上的个人所得税缴纳证明或社会保险(城镇社会保险)缴纳证明。这给部分非杭户籍人员买房设置了难题。不过徐艳美说,一些房产公司会帮助不符要求的买房者规避这一规定,“办法”就是由销售人员帮买房者办理假社保证明。

外地人先生为了让孩子在杭州读书方便,去年年底决定在杭州按揭购买一套房子,但是他的社保缴纳时间不符合按揭要求。

房产公司销售员就建议先生办一份假的社保证明。在销售员的“热心帮助”下,没过几天先生的“社保缴纳证明”就办下来了,一共花费大约3000元钱。之后李先生果真顺利办理了按揭。

拿着这样办出来的社保证明去银行办理按揭贷款时,就不会露馅吗?徐艳美说,风险当然也是存在的,但一般来说银行不会查得非常仔细。据她分析,像这样的假社保,可能是挂靠在一些用工企业的名义下。

律师视点:

 

销售人员通过办理假社保证明,以为购房者获取贷款,从而达到销售房产的目的,这种行为对购房者来说,存在着很大的法律风险。首先,找中介办理假社保证明,这是一种违法行为;其次,银行只要认真审查,很容易就能查出证明的真假,而一旦露馅,中介很容易撇清自己的责任,而购房者不但会遭到银行的拒贷,还可能涉嫌违法犯罪,要被治安处理、甚至刑事处罚。

    此外,有关调控措施中明确规定,对于提供虚假证明的购房者不仅不予办理产权登记手续,还要承担一定的经济和法律责任,对协助其办理的相关房地产机构也会给予严肃处理。

乱象三 办***,倒腾房子

在买房过程中,有些人可能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预订的房子,因为其他原因,想要退房,但如退房的话,预付的定金则要被房产公司没收。

那么,有没有什么方法,既能帮助购房户退掉房子,又能拿回定金呢?徐艳美说曾听说过这样一件事。

去年年底,先生看中了一套房子,预付了5万元作为购房定金。后来王先生因为生意亏损导致资金短缺,便想退掉这套房子。

然而,根据双方签订的购房意向书,如果先生不要这套房子,5万元的定金就要打“水漂”了。这让先生感到很为难,不知道该怎么办。

房产销售员也不希望这笔生意泡汤,就给先生出了一个主意:找一个想买这套房子且年纪与王先生相仿的女客户,两人办张***,就可以顺利完成过户手续。

不久,先生找到了合适的人选。与对方办了一张假的结婚证,就将房子过户给了对方,自己也拿回了5万元定金。

律师视点:

购房者为了规避购房政策,经常有“假离婚”或“假结婚”的情况出现,但这种行为也会带来一系列的法律纠纷。首先,办理假“结婚证”或假“离婚证”,明显属于违法行为,情节严重会被追究刑事责任。其次,办理虚假的结婚或离婚,可能会给以后的财产权利造成麻烦。假离婚,在法律上也会产生财产分割效力,导致财产权利的转移。“假结婚”后购房再离婚时,若结婚双方协商不好将会面临财产分割的纠纷,这类纠纷已屡见不鲜。

上一篇下一篇

联系我们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有关家事法苑团队的信息或有法律相关问题咨询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