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法规

北京天驰君泰律师事务所“家事法苑”婚姻家事律师团队

当前位置: 首页> 法律法规>地方法院审判意见

让未成年人在合法监护下成长 ——电影《博比成长记》有感

 发布时间:2015-01-23 10:28 浏览量:845

http://rmfyb.chinacourt.org/paper/html/2015-01/23/content_93097.htm?div=0

2015123  人民法院报  姬广勇

电影《博比成长记》宣传海报。

    美国电影《博比成长记》关注的是乌克兰年轻母亲奥利弗与她十岁的儿子博比在美国的遭际。奥利弗因行骗而入狱,失去对儿子的监护权,将儿子交给了一对夫妇抚养,这对夫妇获得对她儿子的法定监护权。奥利弗要想重新获得对儿子的监护权,必须让法官相信她已经改过自新。在此境遇下,奥利弗毅然拒绝继续行骗,并揭发和挽救了她的同伙,在亲情的呼唤中期待与儿子的重聚。

    看完此片后,除了对奥利弗为了重获监护权的努力而感动之外,更感叹美国完善的未成年人监护权制度,确实值得我们借鉴。

    片中那名女警官的分析入情入理,责问奥利弗:“你想让你儿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并统计出“生长在父母犯罪家庭里孩子的犯罪率是一般家庭的7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奥利弗是诈骗的惯犯,长期耳濡目染,她儿子已经学会说谎、搞恶作剧、偷窃和报假警。

    观众都能感到,即使她们母子情深,但奥利弗对儿子的监护是不正当的,因为不利于儿子的健康成长。所以,奥利弗的邻居走出来报警,送奥利弗进监狱是可以理解的。再看看其他事例:美国流行歌王迈克尔·杰克逊去世后,他孩子的监护权落到了祖母的头上,但是因为一次祖母到了外地,数天没有与这3名孩子通话,法院就裁决剥夺祖母的监护权了。

    未成年人监护制度在西方较为发达,而在我国相对滞后,我想这与传统的思想文化有关。在古代,中国与西方在家庭结构上虽有相似之处,但发展却大相径庭。在罗马,家父权不断遭到限制,最终缩小在一个极其狭小的范围之内。与之对应的,是孩子地位的改善,直至有愈来愈多“个人”的出现。

    梁治平先生曾比较过《十二铜表法》和《清·刑律·斗殴》,前者规定:“家长如三次出卖其子的,该子即脱离家长权而获得解放。”后者规定:“父母控子,即照所控办理,不必审讯。”前者表明了对父权的限制,后者肯定父权的绝对权威。曾子曰:“身也者,父母之遗体。”《孝经》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损伤,孝之始也。”

    在古代“孝的宗教”里,子女没有身体的自由,也无独立之人格,完全受父母的支配,因此,父母对子女便谈不上“监护”,只是“管教”而已,至于管教是否适当,我想官府是不会过问的,而邻人对于别人的家事就更不会插手了。

    因此,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家里的事,外面人不能管,传统社会不把儿童当成一个有独立意志、独立人格的个体看,就像把小孩看做自己的财产,父母有无限的处置权利。并且这种思想至今残留,左右不少家长的思想,现今我们仍可以看到:强制乞讨的儿童、四处流浪的孩子、伤痕累累的孩子、被虐待致残或致死的孩子等等。这些现象背后往往是父母虐待、遗弃、疏于管教或不履行监护职责的影子。面对这些未成年人的遭遇,想要剥夺这些不适格父母的监护权,是很难的。

    国家的责任

    法律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一般都遵循着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即使对血缘关系上的父子、母子,因为监护本身是一个法律关系,所以也要遵循这样的原则。当父母不履行监护义务或者侵害儿女的权利时,为了个体的自由健康发展,打破原有的关系便成为可能。现代法治社会,就是致力于这个观念:儿童也是有权利的,也有独立意志。为了践行法治精神,划定监护人行为的边界,那就必须由公权力参与进来,在必须干涉的时候毫不犹豫地干涉。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民政部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依法处理监护人侵害未成年人权益行为若干问题的意见》已经生效,根据权威解读,性侵害、出卖未成年人等七种严重情形可以撤销监护人资格,规定了民政部门等众多单位和个人可以作为提出撤销起诉的主体,规定了人身保护权裁定和判后安置制度,旨在未成年人得到妥善监护照料,还规定了恢复监护权资格制度,对确有悔改表现并且适宜担任监护人的,可以恢复其监护资格。可以说,新的意见充分吸收了西方先进的监护权制度,重新唤醒了民法通则、未成年人保护法沉睡的法律规定。近期,有的法院已经开始受理撤销监护权资格的案件。

    让未成年人在正当的监护下成长,不再只是一种呼声。相信有了国家的责任、社会的关爱和司法机关的作为,未成年人可以更加健康地成长。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人民法院)

上一篇下一篇

联系我们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有关家事法苑团队的信息或有法律相关问题咨询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