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法规

北京天驰君泰律师事务所“家事法苑”婚姻家事律师团队

当前位置: 首页> 法律法规>地方法院审判意见

行管家之责 育和谐之果 ——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法院家事法庭运行机制调查

 发布时间:2015-01-16 10:12 浏览量:802

http://rmfyb.chinacourt.org/paper/html/2015-01/15/content_92790.htm?div=-1&from=groupmessage&isappinstalled=1

2015115  人民法院报  安海涛  付臻

    家和万事兴,家庭和谐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前提。然而家庭纠纷不同于一般的民事纠纷,往往更加复杂,涉及家庭成员之间的人身关系、财产关系、未成年子女保护、个人隐私以及亲情伦理等范畴,具有强烈的伦理道德色彩和特殊的司法审判规律,更需要人文关怀。

    正是基于这种理念,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人民法院启动了家事审判改革,将家事案件从民事审判格局中剥离出来。20134月,福建省首个综合性家事法庭开始试运行,受理包括婚姻家庭、继承、未成年人监护权等在内的家事纠纷以及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开启了家事纠纷审判的专业化之路,既彰显了司法的人文关怀,也推进了社会治理方式的有益创新。

    新角色:

    定分止争的“社会医生”

    “这就是家事法庭的‘三室一厅’。‘会客厅’其实是一个开放式的等候区,藤制的桌椅、暖色的灯光都营造出一种家的氛围。” 家事法庭讲解员小李向记者娓娓道来,“这面背景墙利用剪影浓缩了人的一生,从嗷嗷待哺的婴儿到青春少年,到结婚、生子,直至步入人生的晚秋……其实在每个阶段,家庭都是我们生活中最温暖的底色,而我们家事法庭正是希望能够唤起当事人心中的强烈共鸣。”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记者走进了家事法庭的调解室,舒适的沙发椅,米色的窗帘,墙上挂着“家和万事兴”、“举案齐眉,琴瑟和鸣”的书法作品,让人仿佛置身家中。

    “在布置上,我们淡化了原、被告的对立,没有高高在上的审判席,没有原告、被告席,没有刻板的规劝语,只有法官、丈夫和妻子的称谓。”小李说。

    与硬件相配套的是扎实的“软件”架构,家事法庭目前有4名女性工作人员,平均年龄36周岁,均为本科以上学历,庭长郭静还是“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个人”,有非常丰富的家事纠纷审判经验。

    这种结构将女性耐心细致的工作优势发挥到了最大化,她们不再单纯 “坐堂听案”,更多的是“下堂听案”,深入到当事人家庭中去近距离观察,洞察双方情感的微妙变化,寻找利益平衡点,找到解决矛盾的钥匙。用当事人的话说,她们不仅仅是审判者、调解者,更是具有医者仁心、定分止争的“社会医生”。

    郭静向记者讲述起不久前的一个案件:夫妻结婚多年,婚后丈夫被派到外地工作,夫妻聚少离多。直到去年,吴女士因脑膜瘤偏瘫,卧床不起,丈夫才调回厦门。但由于长期的隔阂,两人闹起了离婚。考虑到吴女士的身体状况,家事法庭的法官决定为她“上门服务”。

    去年122日,一场特殊的庭审开始了——餐桌变成了审判席,摆着“审判员”、“书记员”的牌子,沙发和板凳变成了原告席和被告席。由于双方情绪激动,争执激烈,这场餐桌上的庭审持续了近3个小时。

    庭审虽然结束了,但法院的工作却远远不止这些。庭后,法官们不仅启动了婚姻心理辅导机制,还多方走访,请来了民政部门和残联共同为二人做思想工作。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促使双方调解结案。

    为了巩固和扩大调解家事纠纷的效果,家事法庭充分调动妇联、共青团、司法局、民政局、街道等社会各界力量形成整合联动,建立起了家事案件多元调解立体网络和特色调处机制。吴女士离婚案即是她们充分利用多元调解网络解决纠纷、维护残疾当事人权益的典型案例。

    海沧法院院长傅远平介绍,家事法庭试运行至今,审结的案件不仅无一例发回重审、改判,许多当事人还把法官当成了自己的贴心人。

    新理念:

    “善”断家务事的法庭

    家事法庭注重将法律的“刚性”权威与法官的“柔性”情怀相结合,以“亲和桥梁”来消弭当事人之间的隔阂,将服务的触角延伸到庭前判后。

    2014318日,一辆土方车和一辆摩托车相撞,导致摩托车上夫妻二人当场死亡,妻子腹中的胎儿被撞出母体,后经抢救奇迹生还,这个孩子被网友称为“奇迹宝宝”。

    这起交通肇事案和“奇迹宝宝”的命运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在审理此案时,家事法庭把化解双方的仇怨作为突破口,接连数日在两个家庭间奔走忙碌,还为婴儿送去了“雨露基金”和慰问品。

    为了在两个家庭之间搭建起一座爱心桥梁,法官们带着肇事司机的两个女儿一起上门去看望取名“小平安”的“奇迹宝宝”。在众人感动的泪水中,两个大孩子的手和小婴儿的手握在了一起。

    第二天这一新闻见诸报端与网络,人们对法官们的真情和爱心赞许有加。

    在家事法庭,法官们将调解工作贯穿审判始终,她们集体创作了“劝和歌”、“致夫妻书”、“致父母书”,与随案调查问卷一同在庭前发放。通过探索实践,她们还总结出了一套“感情修复四步法”,帮助当事人重归于好。

    小宋和小曹在工作中结缘,小宋家境优越,当初不顾家人的极力反对,坚持娶小曹为妻。孩子出世不久,两人因婆媳关系及抚育孩子等琐事产生矛盾,妻子负气携子回到娘家,一走就是大半年。由于缺乏沟通,加上两个家庭的介入,负气之下的妻子选择了起诉离婚。

    “在庭审中,我注意到双方都在赌气,互望的眼神更多的是哀怨,而不是冷漠。于是,我们家事法庭特有的‘感情修复四步法’派上了用场。”承办法官林焕华介绍说,她先让双方一起回忆热恋时的甜蜜,再让男方当庭说出当时不顾家人力阻而坚持与女方结合的原因。

    这时,庭上的气氛明显发生了变化,双方都流下了眼泪。林焕华抓住时机,让这对小夫妻单独到调解室沟通。很快,小曹终于哭诉了一直困扰她的心结——原来,双方结婚时未办婚礼,这对处在山区农村的女方家庭来说是莫大的屈辱,加之孩子出生后婆媳因孩子抚养问题而生嫌隙,她才离家出走。丈夫不明就里,不仅不安慰,甚至觉得她无理取闹。误会就这样越结越深,最终对簿公堂。

    听完妻子的哭诉,小宋立刻表示,回家后马上补办一场盛大的婚礼!一对差点劳燕分飞的夫妻终于捐弃前嫌,携手回家。

    此外,傅远平告诉记者:“早在2009年,我们就引入心理辅导制度,邀请专业的心理辅导老师帮助未成年被告人进行心理疏导,为离婚纠纷当事人提供婚姻质量评估服务,并在社区开设婚姻辅导班,将婚姻、家庭心理辅导工作常态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新定位:

    参与社会治理的平台

    “判决前后,其实有许多问题需要社会各方一起解决。比如弱势群体需要社会伸出援手;对于有纠纷但是感情未破裂的夫妻,社区可以前置干预,积极走访,重塑和谐;即使是离婚者也需要心理辅导;许多未成年人犯罪的背后,都存在着家庭不和睦、家长疏于教育或方式不合理等问题,这些都需要多方合力才能化解。只有全社会一起努力,家事问题才不会激化演变成社会问题。”对于家事法庭所涉的案件特点,郭静有着更深入的体会。

    为了更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家事法庭在机制上展开了一系列探索创新。

    针对海沧区外来人口多,外来务工人员被告人几乎不适用缓刑的困境,家事法庭率先建立了“外地户籍未成年罪犯监管帮教机制”,对符合一定条件的外地户籍未成年罪犯依法判处缓刑,并纳入本地社区矫正范围。她们还成立了“法官妈妈团”,连年对辖区未成年犯罪人员回访,并通过相关机构的帮扶,重点解决他们的就学、就业困难。

    初中毕业后,在海沧打工的小张误入歧途,在赌场打杂被以开设赌场罪起诉。法院认为小张未成年,又系从犯,悔罪深刻,社会危害性小,决定判处缓刑。判决后,法官们联合司法局一起对小张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监管帮教,介绍他去监管帮教基地企业工作。

    除此之外,家事法庭还在全省首创了家事调查员制度,聘任具有社工、教育、心理学等专业背景,具备一定婚姻家庭、妇女儿童权益保护知识,擅长沟通和调查,熟悉社区事务的基层工作人员担任。

    “我们负责受法庭委托,通过实地调查,了解当事人的成长经历、婚姻家庭及财产等状况,向法庭出具书面调查报告或意见,并协助法庭对被调查人员及其家庭进行回访。”调查员廖老师告诉记者。

上一篇下一篇

联系我们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有关家事法苑团队的信息或有法律相关问题咨询请与我们联系